又一个城市在布局氢能产业。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本月20日,宁波市*府网站发布《宁波市人民*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称,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宁波市正在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根据上述意见,宁波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制氢、运氢、储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以江北区等为核心,重点打造氢气制备、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加氢设备等核心装备制造基地;以其他区县(市)为支撑,重点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制造等,打造氢能产业装备配套基地,支持推进宁波氢能全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宁波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的近期目标是,到年,氢能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推进一批氢能应用示范设施,全市氢能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远期目标则是,到年,全市氢能产业规模大幅提升,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装备企业,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建成加氢站20~25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突破辆。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多个省市发布了氢能源产业规划。
年1月19日,武汉出台全国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方案提出,~年,将聚集超过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亿元;在基础设施与示范推广层面,建设5~20座加氢站,在轮船、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形成小规模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辆。
到年,武汉将产生3~5家氢能国际领*企业,建成加氢站3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他特种车辆总计1~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同年,苏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联合制定了《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该意见指出,到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建成加氢站近10座,推进公交车、物流车、市*环卫车等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辆。
指导意见称,到年,苏州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亿元,建成加氢站近40座,公交车、物流车、市*环卫车和乘用车批量投放,运行规模力争达到00辆。
随后,广东省佛山市亦出台了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年,该市氢能源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亿元;到年,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建成氢能源产业集群,实现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0亿元。
到年,佛山将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60家、龙头企业3家、投资规模达到亿元;年,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家、龙头企业6家、投资总规模达到亿元;到年,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家、龙头企业8家,累计投资总规模达到亿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源产业集群。
除此之外,在年出台类似规划的还有江苏张家港、河北张家口、四川成都、山东省、辽宁省等。
这都与氢能在中国日渐受青睐有关。年12月,十三届全国*协副主席、科技部原部长万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成为一个重要选项,担负着引领能源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双重使命。
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虽然因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普及应用而不像电能一样为人们所熟知,但它却有着已知所有能源无可比拟的特点,而会很快成为解决未来人类社会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能源领域的未来之星,更是被业界专家称为“终极能源”。
为了支持氢能的发展,年2月,财*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补贴*策的通知》,在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作大幅下调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仍保持高额补贴支持。
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预计,到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辆将达到1万辆;到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5%,届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我们已经看准了。”国家能源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氢能目前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重要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