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会,江苏张家港福前镇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s://m.39.net/pf/a_10821046.html

记得儿时听长辈总是福前镇、福前镇的说,提到福前,多数人脑海里会跳出这些关键词:老书记、老张扬公路、东莱、聚宝盆、老街菜场、码头、钻井、老牙医、油馓子、油条豆腐花、福前小区、福前老鹅…(没提到的文末补充^_^)

如今问到年轻人福前有什么,大多是这样的答案:福前蛮好的,但好像也没什么,对过去的福前了解更少。

关于福前的前世今生:福前乡成立于年,曾属东莱,现属杨舍。年福东村并入,年永协村并入。

图源:福前村委

“这福前啊以前有一口井,名叫福泉,还有个福泉公园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么说道。小编询问了一大圈,知道福泉的人少之又少,也没能找到那口老井。

步行在福前老街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类似花坛形状的建筑物伫立在三岔路口处(福前地标性建筑①,小编小时候就有了,老张扬公路从这边开始就转弯了),旁边还有几幢老旧的房屋。

“这里原先是福前的景点,这个花坛叫做聚宝盆,以前弄得挺好看的,聚宝盆上原来插着三束花,意为上香,只可惜现在没人打扫,都长满杂草了。”

一位老巴巴看见我在拍照热情的解释道。

“诺,你看那边桥身间三根柱子(福前地标性建筑②)也挺标志的,分别代表书记、村长和公社社长。”老巴巴瞧我听得仔细便继续说道。

“福前老街是河里造起来的,那时候啊都是石头路,路的两边也都是平房。”

老巴巴用手指了指老街的方向,随即说:

“记得那时每年的四月初三都会来这赶集,那个热闹哦,哈哈哈,你们小年轻肯定不知道。”

“要问我们福前以前什么出名,打井啊!”

改建后的福前街道

现在的福前街道

“福前有什么好吃吃啊,豆腐花、油条和油馓子已经发展成福前特产了哈哈,那豆腐花的手艺可都是解放前的咯。”

“小乌类嘎你啊问对人了,我原来是这的村长,94年、95年那会。”

“我姓王。”

告别了王村长后,小编被具有时代感的福星楼三个字吸引了。

“老巴巴,这楼上为什么叫福星楼啊?”

“你说二楼啊,以前是吃饭的地方(属于商业供销社,后来合并了)。原来从我们这到百信超市那都是供销社的位置,现在还有一部分就在这后面。以前这边都是平房,后来重新起的楼房。”

“这建筑也是老建筑了,你瞧这墙上。现在吃饭的人多的店隔壁福前家常菜吃的人挺多的。”

离开商店,我转身来到一个弄堂里,果然找到了旧时供销社的身影。紧锁的大木门,荒废的房屋,莫名有种寂静空落的惆怅。

供销社

走出小巷,一眼就能看见在路口处的一家口腔诊所。“这是家几乎福前人都知道的老店,爷爷就是牙医,已经传了第三代。”路过的街坊忍不住开口道。“旁边还留有他爸爸的名字。”

诊所现貌

诊所旧貌

寻寻觅觅我来到一家钟表修理店的门口,褪色的招牌下掩盖着的是更为老旧的字体,想来也是一家有年数的店了,便想着进去瞧一瞧。

“什么事?”

“老巴巴好,我被你门口的台钟吸引过来了,很是精致,一看就是老店。”

“我啊,之前在供销社做了20年,这里做了20年,加起来也有40年了。”

“看得出来你很爱钟表。”“是的,这上面喏,还有一个40几年的台钟了。”

我抬头望着这台布满灰尘的钟,疑惑的问道:“这还能走吗?”“可以的,这是70年代的最新款,山姆台钟,用发条走的。”老爸爸气定神闲的说着。临走前顺口又问了一句:“老爸爸姓什么啊?”“我姓王。”“又一个姓王的老爸爸,刚刚遇到那个村长还有商店的老板,都姓王。”“王村长啊,认得认得。”

转了一圈下来,感触最深的大概就是福前人的热情和睦。闲暇的午后,街坊邻里聚在一起谈天笑地的场景总是常见的。

“老巴巴,给您照个相哈哈”。

老巴巴起身微笑的跟我挥了挥手点头致意“好的好的”。

在老街的一个转角处,遗留着一些断壁残桓的建筑。鲜有人来,只有门前的一颗大树还展露着一丝生机。废弃的井盖,凌乱的砖瓦,似乎都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福前

恍然间,耳边的一声沉吟将我从悲凉的情绪中拉了出来:“这家家利超市原来是个书场,我以前还在这里听过书嘞。”一旁的大爷说道。

书场旧址

“大爷,知不知道原来在这的一家油馓子店在哪啊!”

此时一位骑着电瓶车的女子停下来问道。

“喏,这个弄堂进去,一直走就到了。”

关于馓子的记忆,已经淹埋在我脑海里很久了,小时候很爱吃,几乎顿顿少不了,可以干吃,也可以加个蛋、加点红糖煮着吃。

“我98年就跟着我阿公学做馓子了,纯手工的,我女儿现在也会。”

老板娘这么说着。

耳边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声,我来到了福前的校门口。朗朗读书声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孩童的嬉笑打闹也为庄严的学校更添了一丝活跃。

幼儿园现貌

幼儿园旧貌

福前实验幼儿园(最早跟小学在一起)

福前实验小学

来福前,怎么能不去老菜场呢!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摩肩接踵的人流,家里的一日三餐都得在这解决。经过时代的发展,老菜场也搬到了大楼里。

老菜场旧址

新菜场

虽说菜场搬了位置,但这里依旧还有迟迟不舍离去的人们,他们大多在这已经驻足了几十年,仿佛老菜场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归宿,好在还有不少的老顾客光顾。

熟食店

理发店

修补店

早餐店(豆腐脑很出名)左右两家都是

道路的尽头是正在修建的公路。

“我还在这坐过轮船嘞,到无锡去贩棉花!早晨去,下午回来,下午去,第二天凌晨回来。”

站在一旁多时的大爷突然开口说:

“这里啊原来是个码头,老早头一大早就来这坐船,一直要坐到下午3点才到无锡,码头那还有个收棉站嘞!”

码头旧址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福前小区,不比老街,小区四周的街道宽敞很多,周围也都布满了商户、饭店,养刁了福前人的胃口。

在这里,人们住上了高大的楼房,乘坐着便捷的电梯,生活起居一应俱全。趁着天好,家家户户都在外晒起了被子。

在小区门口,也总能看见一些老人走走停停,四处张望,散步的功夫就能与街坊邻居聊上几句,满满的人情味。位于福前小区内的服务中心也给居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穿过一条条大道,一座被评为“最美乡村”的福前村渐渐映入眼帘。两处刻有“福”字印记的地方,更验证了此处是块福地。

踏入村内,就能看见一条绿树环绕着的健康跑道。在跑道的一侧,则是属于这一家人的幸福时光,看着他们欢快的模样,我尽也忍不住想要去感受下田野间撒欢的乐趣。

往里走,粉墙、黛瓦使我停驻了脚步。

绘画的墙面透出水墨般的意韵,碧水蓝天让人慢慢回忆起旧时光,一草一木都透露着安静舒适。被树木环抱的农家小院如痴如醉,耳边还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

偶然遇见两位大爷坐在大门口下象棋,奶奶和孙子则在一旁玩耍着,看见我的到来热情的招了招手,我不愿打扰这和谐的场景,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

在自家小院种着那一亩三分地,春耕、夏忙、秋收、冬藏。在这里,可以毫不顾忌地放慢自己的脚步,感受生活带来最本真的乐趣。

阳光下,说笑着踏着脚踏车,你追赶着我,我追赶着你。饭后还可以去公园里溜达一圈,感受微风吹过面庞,聆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一直漫步至*昏,想着淡静悠远的岁月,沉浸静默如花的心语。再见了福前,我们下次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