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治疗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29169.html中国江苏网讯“急招快递员,介绍一人奖励元”“常年招聘快递员、跑腿工,月薪元以上”……在南京、苏州等地,不少骑手小哥送货车辆的快递箱上贴着这样的招聘广告。省人社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新业态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
从业者不断增加,社会各界纷纷展开有益探索,为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也为新业态的发展系好“安全带”。
快递员可“优先办理”工伤险
工作中意外受伤谁来赔、赔多少?我省正探索多样化的保险保障,化解新业态从业群体权益缺失之痛。
8月26日,张家港申通快递悦丰路网点快递员小于顺利报销了.74元医疗费,这成为苏州快递员参保工伤保险单险种获赔的首个案例。今年6月,小于在派件过程中因避让电动车而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鼻梁骨骨折,在向人社部门提交了身份证、初诊病历、工伤认定书、住院记录等材料之后获得工伤理赔。此前,南京某快递公司快递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经鉴定为十级工伤,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一次性支付了7个月本人工资的伤残补助金,共计6.4万余元。
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作流动性大、灵活性强,他们中的很多人未与雇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工伤保险“于法无据”。部分人员参加了商业保险,但保障水平较低。针对这一现状,今年上半年,省人社厅、省邮*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可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希望以此改变快递小哥“裸奔”状况。
业内人士认为,*策的关键点和创新点,就在于“优先办理”。这意味着,劳务派遣、临时聘用的快递员在劳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优先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此举有效解决了快递企业用工关系复杂、现行劳动保障法律不适用等问题。
“快递员参加工伤险,已在我省全面铺开。”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苏州极兔速递为其相城区北桥快递网点的7名快递员办结工伤保险参保登记手续,我省快递员群体首次完成工伤保险单险种参保;6月,南京全面启动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截至8月底,我省劳动关系不明确的基层快递网点快递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近人。
工伤保险单险种参保广受快递企业和快递员欢迎。张家港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人事部行*经理冒亚莉认为,这样一来既为员工消除了后顾之忧,也为企业分担了经营风险。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除了快递小哥外,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平台类企业就业群体尚无单独参保工伤险的案例。我省多地正探索扩大覆盖范围。例如,常熟、吴江等地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凡登记参保的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向承办职业伤害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机构投保。南京探索以“单”为单位进行职业伤害保障,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从接单开始到送单结束后的10分钟为保障时间。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乐平表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缺失引发诸多劳资矛盾和社会问题,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率先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将为国家层面解决该问题积累经验。
改进“算法”让骑手“喘口气”
“算法”倒逼骑手越“跑”越快,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今年以来,新业态从业人员头上的这道“紧箍咒”,在我省有了松动。
9月9日下午,南通市崇川区圆融广场片区的美团骑手小谢,按时为顾客送了一杯奶茶后,他的手机页面显示,除了3.5元的基础配送费,还获得0.12元的“三星骑手”提成。今年3月起,美团外卖在南通试点“服务星级”阶梯化激励机制,针对顾客差评改扣款为扣分,还增加了参加安全培训、获评模范事迹等加分项。小谢坦陈,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差评焦虑”。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陈女士下班路上点外卖后发现,App上显示预计送达时间为19:40到19:55,而此前这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接单骑手说:“以往临近预计送达时间,就有顾客频繁催促,让人压力很大。变‘时间点’为‘时间段’,减少了我们在特殊情况下的配送压力。”这一变化源于一个新名词——“算法取中”。去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以“算法取中”代替“最严算法”,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我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则明确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充分考虑新业态劳动者在线待工等因素,合理确定、调整新业态劳动者小时劳动定额,保证同岗位90%的新业态劳动者在约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在平台企业,算法与劳动者紧密相关。”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技术总监沈灏分析,“最严算法”不断刷新最优解作为新的衡量标准使用,导致骑手送餐时间和收益不断被压缩,“算法取中”则要求企业充分考虑特殊天气、商家出餐速度等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合理确定考核阈值。“取中”的核心逻辑在于充分尊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企业应在算法与人性之间、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兼顾平台效率与劳动者保护,相关企业重构新的算法生态。去年8月,滴滴车主App上线试行“司机收入报告”,每日更新一次,司机可根据明确的算法规则优化自身效率。去年9月,某外卖平台以苏州为试点城市向用户发放调研问卷,65%的用户表示愿意尝试“时间段”方式,今年苏南地区“预估送达时间”已由“时间点”调整为“时间段”。目前,“服务星级”阶梯化激励机制已在我省南通、扬州、苏州、无锡和盐城等市实行。
算法改进迈出“第一步”,相关部门也出台*策向超负荷劳动说“不”。今年4月,省总工会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要求平台企业依法明确计价规则、收入分配规则等,确保新业态劳动者工资报酬按时足额发放;对网约配送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同城货运驾驶员等连续工作超过4个小时的,平台企业应设置强制休息规则,20分钟内不再派单。
呼唤更多“暖心驿站”
采访中,多位新业态从业者向记者吐露心声:除了劳动权益保障,他们最需要的还有身份认同和职业前景。
南京市新兴产业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国家通过了“网约配送员”的新职业认定,“外卖小哥”群体有了明确的职业名称,但不少人仍对这一职业有着偏见。
“早在年,江苏在职称序列中增设了快递工程专业,快递小哥那时就可以评职称了。”南京网约配送行业协会*支部书记王真说,有必要对外卖小哥群体进行职业规范化管理。年底,杭州20名外卖骑手通过培训与考试,获得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初级证书,极大提升了价值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提升职业技能,畅通上升通道,今年6月,南通依托南通开放大学创新组建“江海新才”学院,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学历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学分修满者可获专科或本科文凭,补助学费高达八成。南京网约配送行业协会已率先编订和备案了全国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大赛认定大纲与题库,还成立了南京市网约配送员第三方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部门,这是全国首个第三方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在我省,社会各界给予新业态就业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