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100000的概率,江苏张家港这个 [复制链接]

1#

捐献造血干细胞

能挽救血液病人的生命

但陌生人之间的匹配概率极低

捐献也需要勇气和爱心

张家港市一位“80”后“爱心勇士”

迈出了勇敢的步伐

给患者家庭带去生的希望

近日,苏大医院的病房里,血液细胞分离机缓慢地运作,将鲜红的血液变成一袋“生命的种子”。机器旁,捐献者刘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5个月前,刘佳接到张家港市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5岁的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偶然的加入

加入中华骨髓库真的非常偶然,只是和妻子在市区散步逛街的时候,偶然经过了爱心献血屋,看到了相关信息,又想起在电视上曾经看到过的相关新闻,就进献血屋询问如何加入,当天就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留下了血样。刘佳回忆道。

突然的电话

刘佳,年生,现在是美利肯纺织张家港公司的一名生产线班长。

年8月,一个寻常的工作日,刘佳在忙碌的工作中接到了张家港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他,他的血样和一位5岁的患儿配型成功,恳请他可以捐赠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患者一命。接到这个电话的刘佳心里十分激动,同时想到自己家里11岁的儿子,他的心中感同身受,当即在电话里表示,同意捐献。

规律的生活方式

之后,刘佳多次在休息日前往苏大附一院,进行低分辨检测、高分辨检测和体格检查,身体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

为了能够高质量地捐献造血干细胞,刘佳每天下班都会去锻炼身体,同时注意饮食清淡。

与此同时,刘佳的妻子告诉我们,他平常最喜欢吃肉,但是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那段时间他很少吃肉。

从1月21日入院到1月26日采集,刘佳打了5天的动员针,以促进干细胞到达外周血。“没什么感觉”提到这个过程,刘佳轻描淡写的说。

但据小编所知,在注射动员剂期间,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而且在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混液时,捐献者是不能动的,一旦稍微有一些动作,采集干细胞的机器就会容易出现异常警报。

为了在采集过程中不上厕所,刘佳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注意尽量少饮水,采集当天的早上也只吃了两个包子和一个鸡蛋。历经了3个多小时的采集,刘佳的手脚都麻了。

刘佳两只手臂都扎着牙签般粗细的针头,鲜红的血液从左手臂流出,通过采集器的运作,一点点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剩余的血液通过另一根软管回输到她的体内。

1月26日上午,毫升的造干混悬液从刘佳的血液中分离出来,像一颗蓄满蓬勃生命力的种子,被护送员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盒,开始一次新的接力。远方,一个年幼的血液病患者正在病床上满怀希望地等待新生。

支持的家庭

一开始刘佳不愿多谈,认为只是一件小事,经过劝说,才略有害羞地道来。

在问到家人是否同意时,刘佳的妻子表示,一开始非常担忧,是坚决不同意的,在她的认知里,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要骨髓穿刺的,害怕会伤害到他的身体健康。平时她在南通上班很忙,只有周末才能回来,儿子还在上小学,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刘佳一直在劝说她,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有了新方式,伤害会小很多。患者那么小,又联想到自己家同样有个儿子,刘佳的妻子也感同身受,最终松口了。

刘佳的妻子说:“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挽救了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等那个孩子治好了,他们一家人就能开开心心地过一个年了。”

为了支持刘佳,妻子暂时放下了繁重的工作,在医院照顾丈夫。

小编在刘佳家中的墙上看见了许多奖状和奖牌,都是刘佳儿子的。

在问到刘佳儿子时,他表示爸爸是自己的榜样,爱是可以互相传递的,希望可以在生活中将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刘佳也呼吁更多的人

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去,

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也为社会带去更多正能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