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维
年春节,成为继年之后又一个因为疫情而变得特别的春节。
就地过个安心年、放心年,成为许许多多打工人的选择。
这是对家人之爱的另一种表现,
也是对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积极回应。
就地过年,却不将就。
全国多地人社部门都专门为不回家的打工人送上各种大礼包。
让他们在异乡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让他们在放弃回家之外收获另一种幸福。
江苏苏州●稳岗补贴发发发
在江苏苏州,发布了《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稳岗惠企送温暖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鼓励外地职工留苏过年,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确保生产持续稳定,力争实现年一季度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苏工惠”线上服务平台向外地留苏职工发放新年礼包,向快递员等群体赠送“冬日暖心包”。春节期间,外地留苏职工可免费参观国有景区和部分场馆,免费乘坐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
对重点企业安排外地职工留苏过节的,将给予企业一定标准的补贴。此外还有来苏就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交通补贴等多项支持企业稳岗的激励政策,助力企业稳生产保用工。
张家港市为春节当月保持连续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岗补贴。昆山市面向外地留昆人员发放新春消费券。吴中区将发放年夜饭礼券让外地职工品尝苏州年味。相城区、高新区等地对租用国有资产类集宿楼、蓝领公寓、人才公寓等安排外地职工住宿的,减免半个月房租。
上海●技能免费学学学
在上海,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携手上海首批征集遴选入围的10家“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培训平台,推出一批免费技能培训课程,自大年三十起开展“就地过大年、技能免费学”活动。
活动共推出多门免费技能培训课程,既有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能”培训,也有电工、铣工、汽修、PLC编程、物流仓储、消防设施操作等传统“硬技能”培训;既有上海急需紧缺的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家政服务等家庭服务业领域培训,也有在线新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商平台操作、移动营销、网约配送等就业带动效应明显的职业培训课程;既有茶艺、烹饪、西点、美容、服装制版等生活服务技能培训课程,还有与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相关的课程,满足不同劳动者的培训需要。
十大线上培训平台将落实专门保障团队,安排专门客服,随时解答劳动者咨询提问,确保春节期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活动不断线、平台不打烊。部分平台活动还将延续到3月底。
浙江义乌●福气亲情送送送
浙江省义乌市积极倡导“就地过年”,以“关心、福气、保障、亲情”再加力,倾力营造“再+即在家”的浓厚氛围。
家人式“嘘寒问暖”,营造“关心就在身边”。四套班子领导于今年1月初即带头深入一线调研,与企业家、外来建设者面对面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