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9
“刚来的时候,整个社区就我一个人,医疗、文化等基础配套都是‘零’。”年底,张家港市锦丰镇沙洲社区党支部书记孙陈洁带着建设沙洲社区的使命,只身一人来到这里。面对沙洲社区这张有着无限潜力的“白纸”,孙陈洁说,她来这,不仅是为了创造“从无到有”,更要实现“从有到优”,将沙洲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幸福社区,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满足感!
张家港市锦丰镇沙洲社区党支部书记孙陈洁
下沉到基层一线干了4年,拼了4年,孙陈洁为沙洲社区带来了一米书架阅读区、流动垃圾车,“柒号”会客厅等配套服务。在她的创新推动下,24小时图书馆、锦丰镇沙洲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站等项目即将上线……4月2日下午1点半,扬子晚报“跟着村(社区)书记看变化”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沙洲社区,对孙陈洁进行了跟踪报道。在跟踪采访过程中,孙陈洁的手机铃声数次响起,电话那端是一个个难题等待她解决。“这是社区工作的常态,也是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必须扛起来的重担!”孙陈洁说道。
薛马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玉琴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徐敏实习生郑佳艳
一米书架“落”到楼道内,文化配套“从无到有”
温馨舒适的沙发,不同种类的图书,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设计巧妙的书架……这小小的一隅是沙洲社区湖滨世家小区一楼的入户大厅,孙陈洁将这楼道间的小小“图书馆”命名为一米书架,是她来沙洲社区后,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一米书架
4月2日下午,孙陈洁带领记者一行走进了湖滨世家小区,这里距离沙洲社区居委会不足米。一路上,孙陈洁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年底,沙洲社区正式成立。4年前,我刚到这儿的时候,沙洲社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现在不仅文化配套跟上来了,我们还直接把文化‘大餐’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孙陈洁口中的文化“大餐”便是一米书架。在湖滨小区72幢,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了摆在书架上不同种类的图书,书籍都或多或少有着翻阅的痕迹。“我刚来沙洲社区的时候,有居民在社区邻里群里提出,想为小朋友找个读书或者写作业的地方。刚好,湖滨世家每一栋楼都有入户大厅,常年空置,我们就想把它利用起来。”于是,在不破坏原有格局的基础上,沙洲社区创新性探索打造楼道图书馆,因为楼道空间较小,所以孙陈洁将楼道图书馆命名为一米书架。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一米书架致力于乡村振兴和服务群众,注重老百姓的文化滋养和文明培育。“现在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只要走出家门、下了电梯,就可以随手拿到书本、报纸阅读。”孙陈洁介绍道,一米书架从年开始探索,在湖滨世家开始试点,目前已经打造了6个特色楼道,在小区的72幢、74幢、75幢、76幢、77幢和物业用房一楼,分别设置了“阅享新时代”“阅享家庭”“阅享生活”“阅享童年”“阅享自然”“阅享社区”等6个一米书架。
一米书架
孙陈洁带着记者前往湖滨世家其他一米书架点位一一参观,在湖滨世家77幢,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放了两个刻有“一米一家”字样的马克杯以及帆布包,孙陈洁拿起马克杯指着“一米一家”字样介绍道:“居民准时还书或参与社区活动,都会获得相应的积分,有了积分就可以兑换一米书架上的文创产品,这也是鼓励居民多读书、读好书的一种方式!”
流动垃圾车“上岗”,中央公园“亮灯”!既便民又美观
“今天天气好,记者来咱沙洲社区,不仅仅是采访,也是采风。”在孙陈洁眼中,“颜值高”是沙洲社区的代名词,维持“美貌”当然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脚力和心力。下午五点半,走在湖滨世家小区内,记者看到一辆流动的“小蓝车”经过,体格不大,车身还有“垃圾要分类,生活要品味”的标语。
流动垃圾车
孙陈洁说,这是沙洲社区创新性推出的流动垃圾车,在沙洲社区全面铺开后,也引发了锦丰镇其他商业小区竞相采用。孙陈洁告诉记者,商业小区内的每块地都寸土寸金,没有预留地方做垃圾房。“无论是垃圾房落在谁家的门前,大家都是不乐意的,这在老百姓之间,引发了剧烈的矛盾。”
解决垃圾房如何安置的难题,不仅仅是顺利推进垃圾分类的前提,也是维持沙洲社区“美貌”的关键。孙陈洁和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小区业主、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坐下来商量垃圾房的放置问题。开了数不清的会议,找到老百姓做民意调查,多次到小区内实地探访……最终,孙陈洁和社区工作人员想到了一个好法子:有条件的小区以落地垃圾房为主,做好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没有条件的小区,尤其是湖滨世家的别墅区,推行流动垃圾车,由专门工作人员驾驶流动垃圾车到居民家门口接收垃圾。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改良后,沙洲社区最终推出“流动+固定”相结合的垃圾分类新模式,以四分类垃圾房为主体,流动垃圾车作为补充。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督导员驾驶流动垃圾车在固定点位进行垃圾收集,同时流动垃圾车上还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口号,安装小喇叭,让“垃圾收集”和“流动宣传”两不误。
中央公园
除了小区内处处皆风景,沙洲社区内还有一个“高颜值”的秘密法宝,孙陈洁一边介绍,一边拉着记者,要去看一看沙洲社区的中央公园。
郁金香竞相绽放,空中人行桥贯穿公园南北,透露出精致婉约的韵味……徜徉在公园内,记者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大自然气息。孙陈洁告诉记者:“中央公园颜值高,社区居民特别热衷来公园跳广场舞,但公园内灯光效果不好,居民晚上跳舞不方便。”于是,孙陈洁就申请在公园内为跳舞的阿姨们安装了路灯和音响插座。“公园不仅要颜值高,也要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安装路灯后的中央公园更受老百姓喜欢了!”孙陈洁说道。
落实“纵向一米”,各类配套设施“从有到优”
“保利锦庐是去年刚交付的商品房小区,我带你们去看看,那里有着沙洲社区即将交付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孙陈洁驱车带着记者来到保利锦庐,在小区临街的一侧,记者看到了锦丰镇沙洲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柒号”会客厅。
沙洲社区航拍图
“我们刚来的时候,在整个沙洲新城内,没有任何医疗资源,也没有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关的配套设施。现在你们看到的,都是沙洲社区居委会成立后,我们一点点为老百姓争取来的。”走进“柒号”会客厅,孙陈洁带领记者穿梭在会客厅大大小小的隔间中,这些隔间可以举办不同的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穿过会客厅便是沙洲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配备基本的药品和基础病门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就近看病、买药的需求。
“医疗需求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头等大事,但沙洲社区内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用来修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是挂在孙陈洁心里长达4年的难题。去年,终于有一块比较合适的阵地,孙陈洁便立马将社区卫生服务站落实了下来。
孙陈洁告诉记者,沙洲社区内的小区相较于其他小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居民普遍年轻化,社区活动大多针对中青少这类人群。“今年社区的方向,就是往青少年方面去靠拢。”未成年人保护站便是孙陈洁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孙陈洁介绍道,沙洲社区将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站,打造四大平台:综合监管平台、专业支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双城展示平台。
“这两年社区的发展重点是一米书架和未成年人保护站,我把它叫做‘纵横一米’。”孙陈洁笑着对记者说道:“‘横向一米’是书架,‘纵向一米’是儿童,围绕‘纵向一米’,我们还将打造24小时图书馆,让小朋友们在暑假的时候,可以到24小时图书馆内看书、学习。”
一天接数十个工作电话,是她的工作常态
“喂,您好,我是沙洲社区的孙陈洁……一会儿,你到我们社区来,我们帮你解决!”下午1点50分,采访过程中,孙陈洁的电话铃声响起。社区居民王先生因家中宠物与邻里关系产生不睦,想要社区从中协调,便打电话找到了孙陈洁。
下午2点25分,孙陈洁带记者们来到湖滨世家75幢参观一米书架。“书架上有不同种类的图书,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话音未落,手机铃声再一次响起,孙陈洁放下刚拿起的图书:“今晚还是按照原计划执行,通知到每一个人……”再次投入工作中的孙陈洁一丝不苟,细致地和社区工作人员交代晚上会议的具体流程。
下午5点半,记者跟随孙陈洁来到了湖滨世家的别墅区,写有“垃圾分类”标语的流动垃圾车从眼前开过,孙陈洁对记者说道:“这个就是我们的流动垃圾车……”这时,手机铃声第三次响起,孙陈洁踱步至居民活动室门口,记者听见她仔细交代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再仔细核对下明天上门采核酸人员名单,分清双采还是单采,务必做到精确,有疑问随时联系我……”
傍晚6点,虽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孙陈洁还在为晚上9点的疫情防控会议做准备。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这一次拨打电话的是她的儿子。“今天老师教了哪篇课文?作业有哪些?做完之后让爸爸帮你订正作业……”孙陈洁的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每天都会向妈妈报告在家里上网课的进度,原本这应该是孙陈洁和儿子一起共度的亲子时光。孙陈洁回忆道,自年底来到沙洲社区后,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新社区的打造上,最近因为疫情防控的压力,她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一天要接数十个电话,少了很多陪伴儿子的时间。今年3月份,家人为孙陈洁生日准备了一个蛋糕,等到孙陈洁紧赶慢赶回到家时,看到蛋糕上写了几个字:“妈妈你早点回家。”孙陈洁告诉记者,这几年,她早上出门的时候儿子还没醒,等晚上到家时,儿子已经睡了,看到儿子在蛋糕上写的那几个字,孙陈洁感觉很心酸:“这几年,对于儿子亏欠了太多,以后只能抽空再弥补了。”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