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闸上是曾经的中国百强村,却不知道闸上的美食同样出色。各种经营吃食的店铺应运而生,布满了闸上各个大街小巷,而其中就有不少的熟食店。
在菜市场、超市、街边,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卤味、熟食生意的店址,在众多的熟食店中,闸上人却认准了这三家(排名不分先后)。
闸上
闸上盐水鹅
地道的美食,总是藏在市井生活的旮旯零碎里,卤味也不例外。
在新闸路与泗闸路的交汇处,一个十几平方的小铁皮棚子里,在闸上却算的上是老味道了。那滋味没的说,去一次基本上就成了回头客。
红色的招牌分外的显眼,店以“盐水鸭”命名,老板的招牌实则是“盐水鹅”。“盐水鸭去年才开始做的,我家卖的最好的还是盐水鹅。”老板章姐介绍道。
做卤味,手艺需要多年经营,店再小也不例外,章姐和她老公都有着多年的卤味手艺。
“我是安徽芜湖人,1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做卤味,我在市区开店十几年,在闸上又开了十几年,整整32年,我丈夫做卤味时间比我短一点,但也做了25年了。”
几十年的作息使得章姐夏叔每天早上四点半就需要出门准备食材。“我负责素卤,我老公负责荤卤,夫妻搭配,干活不累嘛。”
“煮盐水鹅的汤必须是添加了各种香料的老汤,八角、草果......要是老鹅的话,一只得卤80分钟。”这样做出来的盐水鹅质感松嫩、肥而不腻,下酒伴饭都适宜。
来张家港多年,章姐和夏叔不断改善着他们的卤菜,让味道更加贴合当地人的口味。
“现在不仅市区的人跑过来买,就连江阴都有人特地过来购买。”
从刚开始每天只赚一两百,到如今在闸上“家喻户晓”,章姐夏叔相互扶持,让一家简单的小店呈现出来的是经年累月的“夫妻同心”的坚守
闸上
老大熟菜店
美味总是扎堆出现,在闸上盐水鹅的对面,有一家本地人做了15年的卤味店—老大熟菜店,用纯粹的卤味而不是咸辣霸占食客的味蕾。
很多的泗港人都是他家的忠实粉丝,他们爱的就是这一口纯正的卤味,常来买的老顾客都知道,老大家的熟菜除了腌制的卤味,后续不会再添加多余的酱料来破坏他们的手艺。
老板赵叔略带自豪的说:“我家没有卖的特别好的,也没有特别坏的,都不错。”
卤牛肉不柴不腥,酱香浓郁很入味!酱鸭酱香浓郁,油亮的酱汁要完全包裹住鸭肉,还爆着肉汁。鸡爪吃起来有点微辣,不过脆爽开胃又有嚼劲。
卤牛肉
▼▼▼
酱鸭
▼▼▼
卤鸡爪
▼▼▼
赵叔很认真的说,“我们是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努力的。”做卤的手艺,到赵叔这已经是第二代了。言语间满是手艺人对技艺传承的坚守。
“我父亲年在浙江开店,我做卤的手艺也是在那时和我父亲学的,结合了浙江与张家港两地的风味。我06年开了这家店,老大就是我父亲的外号。”
赵叔认为一个店如果能传承百年之久,那这家店的品质一定是极高的。百年老店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概念,他们是在用百年老店的要求在约束自己。
“我们家只做只做当天的量,从下午2点开始卖,卖完为止,从不隔夜,保证品质。”
这就是老大熟菜的故事,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用纯正的卤菜打动人心,用最质朴的方式在闸上饮食圈占有一席之地。
闸上
路边麻辣拌菜
在吃货的世界里,无论是路边的卤味摊,亦或是高大上的卤味馆只要是味道好,都难逃吃货的鼻子。
飘香的摊位让人忍不住流口水,魂牵梦绕,它就藏在闸上新杰超市的门口。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摊,来这儿的食客,大多是居住在闸上的外乡人,这里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固定食堂。一些嗜辣的本地人也偶尔会被它吸引。
老板刘大哥37岁,安徽阜阳人,18岁外出讨生活,这些年跑遍了江苏境内。“大到江阴、苏州,小到后塍、乐余,这些地方我都去过。”
“目前也算在张家港定居了,我在后塍还有个店,给家里人打理,我自己来闸上摆摊,摆了有6-7年了。”
不同于传统的卤菜,刘大哥的卤菜更像具有四川风味的麻辣凉拌菜。
切上一块自己爱吃的肉,再加上腐竹、凉皮......倒入铁盆内,面前的酱料不管三七二十一各来一勺,各种各样的食材与酱料搅拌后,那香味儿真叫一绝~
“我这里卖的最好的还是猪头肉,一天要卖掉五十斤左右。”刚出锅的猪头肉,闪着诱人的光泽。
摆路边摊就意味着长期与城市的夜幕为伴,“一般四五点左右出摊。卖得快的话七点就回去了,遇上天气不好生意差,也会稍微晚一点。要不是为了生计,谁想那么辛苦呢。”
正是下班高峰期,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正赶在回家的路上,脚步不自觉的停在了小摊位前,不用过多介绍,大家想吃什么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夫妻档口、小本经营,都是这个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怡然自得的拎一袋街角旮旯处的卤味,这才是张家港最真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