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脑报
刷脸看房、刷脸取厕纸、刷脸付款、刷脸进门.......如今,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范围上至高成本的房地产、汽车行业,下至奶茶店、日化店这类日常所逛的零售门店里。
图源新华视点
前阵子的晚会上,央视对偷脸之风落下一记重拳:苏州万店掌公司、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瑞为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等因为商家提供人脸识别摄像头而被点名,人脸识别技术的灰色地带正式被暴露在公众面前。
这些被采集的人脸还会被偷运到供应商的后台,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乃至生命安全。这也意味着AI技术在大众范围实现其价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两个问题:1、人脸采集是否侵犯公民权益?2、厂家怎么可以随意获取终端客户平台的人脸信息?
不经意间,你的人脸信息已被多次采集
人脸识别背后,捆绑的是数以亿计的个人隐私被泄露,而隐私泄露的危机已经蛰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年年底,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通报涉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审理情况时指出,酒店、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企业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非法购买方式最多。
图源新华社
据中国消费者报,滥用人脸识别现象在晚会被点名后,江苏省某名创优品店通过利用胶带包裹摄像头躲避执法人员检查,执法人员在对店长所使用的名创巡店手机APP进行检查时发现,该app人脸识别功能居然还在正常使用。它能够识别进店顾客的性别、年龄段等信息,并且自动将顾客识别并打上新顾客第一次到店、熟客、第x次到店、会员等标签。
图源张家港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