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24/5649041.html一座城市的老味道,从来都是低调不张扬,蜷缩在一个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又往往烙印在记忆中,叫人隔三差五就想念。
或许因为这座城,或许因为故乡的人,或许因为食物本身,总之味蕾上的记忆经年流转,不曾减淡。
才感春来,忽而立夏,立夏的到来预示着夏天的正式开启。喜爱贪凉的年轻人,手里已然拿起了冰棍,而上了年岁的老一辈们却都默契的集体往大新菜场里钻去,因为他们知道除了棒冰,夏季一到,茄饼也到了上市的季节。
“以前我们是在大新老街开店,后来因为拆迁,搬迁多次最终搬到了大新菜场这。”
开店三十多年,往往人比店本身更具有了怀念的意义。伯伯姓管,又因为腿有些拐,得了个外号,老拐。比起老管,老顾客们更愿意亲切叫一他声老拐。“老拐,茄(jia)饼还有多少,给我来一斤。”
据悉这家小店经营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肉圆是他家的明星产品,早些年还卖过萝卜丝饼和藕饼,只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萝卜丝饼和藕饼逐渐被茄饼取代。近些年,老管还做起来了炒菜的行当。
50多岁的管伯和王嬢,每天6点就开始忙碌,楼上楼下地搬桌椅、架油锅、绞肉...三十多年来,这个平平无奇的小店,养刁了不少大新人的嘴。
茄子切成茄夹,两片茄子不切断,形成一个“夹子”,截面要大,厚度要薄,这样子包的馅才多,老一辈人讲究实在。
夹好馅料的茄片,迅速在面糊里过一下,放入油锅里进行油炸,单听滋滋作响的声音,小编就止不住的口水直咽。炸制两面金*需要多年的火候经验。
“茄饼得炸两次,第一次炸制两面金*,放凉后复炸一次,这样炸出来的茄饼更加酥脆。”
沥干多余油分,即使有些烫也挡不住小编的吃货本性,刚靠近嘴边,茄饼咸鲜的香气就钻入了鼻尖。
咬上一大口刚出锅的茄饼,外酥里嫩,入口焦焦脆脆的,带着轻微的沙沙感。茄子的清香混着着肉香,果然这是属于舌尖上的鲜嫩时令。
或许对于很多手里拿着冰棍的年轻人来说,茄饼再好吃,它也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路边小吃。
但就如“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人生有很多味道无法复制”所言,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茄饼是当时不少70后儿时乏味的菜品中一抹多彩的变化。
“茄饼是我父母小时候的零嘴,那时候的茄饼还是切成丝的,内馅也夹不起那么多的肉,我父母的手艺就是小辰光‘吃’出来的。”如今继承了管伯手艺的小管说道。
管伯一家也很感谢一直支持他家的客人,“开店那么久,从大新老街到港区再到如今的大新菜场,很多老顾客从孩童到为人父母,从年少力壮到华发丛生。无论我们怎么搬,都只认准我们家。”
老大新人的胃口几十年如一日,仍旧是这几个菜,但惦记这个味的人始终不减。
刚搬过来时,许多老客人说:“找了很久才找到,看到招牌也不敢确定是不是你们家,看到老拐一拐一拐走出来才敢确定,就是你们家。”
“靠着顾客们支持,以前生意好,冬天吃火锅的时候肉圆可以一天卖一百多斤,直到所有的备料全部卖完了,还有人在预定...”
不过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声鼎沸的大新菜场变得安静了下来,之前摩肩擦踵的游客身影,也变得稀疏起来,只剩下了车来车往。更多的还是怀念那一口味道的老顾客常来购买。
小管回忆着当初父母开店时的辉煌,自豪的语气里多少带着写落寞。
说话间,路过的阿叔叫打包一份干蒸鸡再炒几个菜,带回家给请客用。然后看到小管闷头吭哧吭哧,翻动着铁锅,大火急炒,这场景可谓是充满勾火颠锅的烟火气。
问到开店三十多年的秘诀,管伯一家都笑了。
“哪有那么多味道秘方,用的都是常见的调料,这就像是家里的味道,油干净点、东西新鲜点罢了。一份价钱一分货,装修不怎么样,但食材上我们得对得起老顾客们。”
再一块茄饼下肚,看着眼前的肉圆和炒菜,更加确信了管伯一家的话,他们不懂得如何宣传自己,甚至连个好听的店名都没有,只会一心做好本分,靠着人们的口口相传为自己赢来忠实的顾客...
老字号不是因为“老”才珍贵,老味道也不是因为“老”才叫人怀念,它们陪着一代代大新人人长大,老管一家用传承的手打磨出来的温润熨帖,是别的东西没法取代的。
本文为原创文章,已申请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