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苏张家港真的有回到童年的魔法吗答案 [复制链接]

1#

在张家港有许多美食,

它们伴随着一代代张家港人成长,

是每个人都怀念的童年味道。

不管时间怎么变,

这些记忆中的美食还是多年前的模样。

今天小编就带你去找寻记忆中的味道!

这个像面包一样的东西你认识吗?

它叫脆饼。

这对于许多70后来说,

满满的都是回忆。

听说在乐余镇还有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做脆饼,

小编逢人便问,几经打听,

终于在乐余中心幼儿园附近

找到了这位老师傅。

陆玉芬今年69岁,

她7岁时就和父亲学习做脆饼。

那时陆玉芬的父亲是三兴街上有名的脆饼师傅,

说起陆玉芬家的脆饼,

街坊邻居没一个不知道,

都是吃她家的脆饼长大的。

今年陆玉芬的孙子考取了市区的高中,

她与老伴在家里闲来无事,

便重拾这门老手艺。

夫妻俩只是想消闲,

做些给邻居们尝尝。

陆玉芬说,传统的做法耗时长,

她每天凌晨2点多起床和面,

等待面团发酵需要2个小时。

将发酵好的面团包上糖酥,

再檊成面饼。

面饼一层层叠起来,

一直叠到18层。

在陆玉芬擀制脆饼胚子的时候,

丈夫何扣生开始烧炉子。

在炉子上放个水壶,

能引导火焰向炉壁四周扩散,

使炉壁受热均匀。

陆玉芬说,这种炉子现在市面上买不到,

这口炉子在他父亲做脆饼时就开始服役,

到现在差不多有35年了。

清洗炉壁是必不可少的,

在清洗的过程中还能顺便给炉子降温。

陆玉芬说,炕脆饼时火大了焦,

火小了不脆。

所以对火候的把握是重中之重,

陆玉芬会把手伸进炉子里感受周围的温度,

至于怎样的温度合适,

就全凭经验和手感了。

贴脆饼也是件技术活。

经过降温的炉子依然火热烫手,

陆玉芬熟练地沿着炉壁,

一圈一层地从底部往上贴,

一会功夫,个脆饼胚子就贴好了。

经过3个小时的耐心等待,

脆饼终于可以出炉了,

香气早就飘了出来,好馋人!

将一把薄铲状的火钳伸进炉膛,

轻轻一铲,

一块块金*色的脆饼出炉了。

“终于找到了!”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他们是从昆明回张家港老家探亲的。

吴女士是大新人,

18岁时便离开张家港去了昆明。

她这次回来除了探亲,

还想找寻童年的味道。

一行人从金港到南丰再到乐余,

一路寻找脆饼的踪迹,

最终找到了这里。

吴女士手捧心心念念的脆饼,

一口接着一口,

直感叹:“就是这个味道!”

不禁让她又想起了,

孩童时代和小伙伴们一起吃脆饼、

一起玩耍的日子。

你还知道哪些承载儿时回忆的老味道

来源:遇见张家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