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三角第二大城市是杭州苏州还是南京 [复制链接]

1#

以上海为龙头,由沪、苏、浙、皖四省市26个地级市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以占全国不到2.2%的土地面积,11.7%的常住人口,年创造了全国20%以上的GDP。可以说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大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点门户城市之一的上海,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规模,还是其它整体发展水平均,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长三角均处于领先水平,上海是长三角第一大城市,这个并没有人疑问。

长三角26市分布图

那么26个城市当中,哪个城市才是长三角第二城呢?就众说纷纭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潜在的候选城市有南京、苏州和杭州三个城市。有的说是南京,主要是指南京是东部战区总部所在地,又是长三角除上海外的唯一个三位区号城市,拥有强大的科教实力。也有的说是苏州,苏州全市的人口规模最大,GDP最高,工业规模最大。也有的说是杭州,杭州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民营经济历来发达,加上近几年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数字经济非常亮眼。

那么今天就从不同角度对三个城市进行分析比较,看看谁才是长三角第二大城市。既然讨论的是第二大城市,那考虑的指标更多是规模总量指标,而非人均指标,其次也要还原城市的定义、即什么是城市。

在我国的城市定义标准很多,有时把附带管辖县市的整个行*大市定义为城市,其实各县市与市本级的关系,除了有行*指导意义外,各县市的财*均是独立的加上地理阻隔,市本级与各县市就学、就医、就业、社保并不相互连通。

有时城市的定义是包括所有设区的市辖区,其实这个定义也是不严格的,毕竟撤县设区只是行*动作,并不能完全消除财税体制及地理,文化方面的阻隔,而且如果一个地区全部县市均改设区,除了某些方面可以共享资源外,许多新设由于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远,无法与中心城区完全融合的,建城区无缝对接的新设区与传统县市并没有太多实质差别。

当然最为严格的城市定义,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城镇化率接近%的中心辖区组成的主城区,这个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在我国的话就是那些财*独立性较差,社保由市级统筹,同时各区可相互通勤,升学考试相互没有限制的市辖区,这也是普通民众心理上认为的真正城市范围。有一条标准可以很好地认定,就是那些可以直接加省名的县市区均可以不被认定为该地级市的城区范围。比如有江苏溧水一说,但不会有江苏鼓楼一说,因此鼓楼就是南京这个城市范围,但溧水就不是南京这个城市范围,虽然也是南京的一个市辖区。

那么今天就从这三个角度对比下长三角这三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看看谁才是长三角第二大城市。

一、行*大市范围比较

如果从行*大市范围比较,苏州还是优势明显,苏州目前的常住人口规模,经济总量(GDP)、均处于三市领先的地位。说苏州是长三角第二大城市也不为过。(下面是三市的一些基本数据比较)。

三市行*大市范围比较

但苏州大市范围,区域面积达平方公里左右,除了市辖六区外,还包括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市辖区与各县市在财*管理体制上是基本独立的,也就是市本级与各县市在就学,社保,就业方面并不进行统筹安排。加上区域范围较大,各县市之间与市本级无法实现快速,低成本工作上的通勤,尤其是地处较远的张家港、常熟、太仓即便将来设区,也很难实现这一点。因此苏州大市更像一个城市群,由于区位的优势,加上出色的招商水平,所以苏州全市包括苏州下辖县级市发展水平均非常高,昆山更是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县市的美誉。当然南京、杭州的大市更无法被视为是一个城市。

苏州金鸡湖

二、市辖区范围比较

从市辖区范围,得益于杭州近几年持续的人口流入,且杭州的人口流入基本是流入市辖区为主,而南京的人口流入则没有杭州强劲,因此杭州的市辖区人口也从上次人口普查与南京相当到年的领先较多,同时GDP上也取得领先,虽然领先的不多。而且比GDP更有含金量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杭州比南京领先较多。而上述指标来看,苏州则比两者均落后较多,因此从市辖区角度来看,杭州则是长三角第二城。数据如下

三市市辖区比较

当然如果简单粗暴地拿市辖区来作为城市进行比较其实还是有缺陷的,比如杭州的富阳与临安区面积较大,包含大量的偏远山区,虽然中心区与杭州的主城区有地铁链接,但由于距离过远,与主城区还是很难实现低成本,快速通勤,并不能完全融入主城区。南京的高淳、溧水、六合也有类似的情况。

杭州钱江新城

三、纯主城区范围比较

这个主城区就是财*由市本级统筹,且城镇化率基本实现%的市辖区。在这个范围内比较,传统老牌城市南京,还是略有优势,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杭州,居三个城市首位。

三市中心城区比较

上面这三个这个范围内的对比,基本符合国际上的标准,也符合我们普通民众对城市的定义,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当然由于这些核心城市为缓解大城市病,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重点城市均有意将人口及产业往近郊区疏导。因此严格按此标准来评价城市规模还是有缺陷。特别是忽略了那与主城融合度高,能实现相互通勤,产业及人口与主城区流动频繁,也是近些年各城市发展的主力区域,如南京的江宁区,浦口区,杭州的萧山,余杭区等。

南京长江大桥

四、城市通勤区范围比较

城市通勤区范围是指主城区加上与主城区在建成区上实现整合,并能够实现相互通勤的近郊区。其实以这个范围界定城市范围,具有更加合理性。

如杭州加上余杭区,临平区,萧山区,钱塘区,南京加上江宁区,浦口区,苏州加上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当然苏州也可以加是昆山作为参考,只是昆山目前没有设区,很多方面与苏州市区保持较强的独立性,一定意义上昆山与苏州只是接壤的邻居城市。相关数据如下,

通勤区范围比较

从数据来看,杭州毫无疑问是第一位,南京则居第二位,苏州第三位,苏州如果加上昆山,则苏州会领先南京一些,并且接近杭州。

最后总结

不管怎么样,南京、苏州、杭州都是长三角区域重点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区总部等资源,在城市定位及能级上更突出一些。

苏州不仅是优秀的历史的文化名城,也充分利用自身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出色的招商工作,引进大量欧美外资企业,使经济规模及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前列。

而杭州不仅是一个拥有风光旖旎的山水城市,并且历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才情的地方,同时也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省会,民营经济发达活跃,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抓住互联网经济浪潮,成功培育出了阿里巴巴,网易,等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引领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并且连续多年成为高端人才输入重点城市之一。

相信三个城市未来将进一步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三个城市之间也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全国发展大局作为应有的贡献。

各位读者,你认为南京、苏州、杭州谁才是长三角第二城,欢迎在评论回复参与讨论,说出你的观点。最后记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