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抗疫中的地表最强地级市企业生产经营受考验
TUhjnbcbe - 2023/7/8 21:24:00

年,苏州市工业全年总产值突破4万亿大关,被外界称作“地表最强地级市”;在“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角逐中,只以33亿元之差屈居次席。

今年4月以来,受上海等周边城市影响,作为“江苏东大门”的苏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昆山、太仓等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更是受到明显影响。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获悉,当地不少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物流难题,“原料不好进,产品不好出。”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相关负责人直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尤其让人揪心的是,昆山等地已有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在不久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顾海东表示,“在抗疫中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在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下抗疫。”据介绍,苏州已经推出“苏链通”平台,为企业快速适配本地供应商,缓解原材料供应等难题,保障疫情期间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记者从苏州市工信局采访获悉,截至4月29日17时,疫情相对稳定地区基本做到全面复产,“太仓、昆山两地也在有序推动之中。”苏州市交通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进入苏州的货运车辆,凭“苏货码”绿码可在全市各货运通道通行,实现“一码通行”,“对疫情情况相对复杂的昆山等地,我们将采取措施引导市内其他地方货运企业落实闭环管理解决货物进出问题。”好消息是,截止5月2日24时,苏州市已连续4天实现社会面清零,昆山连续6天社会面清零,太仓连续4天社会面清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年初“战疫”获好评

江苏有个“苏大强”的别称,苏州则是“苏大强”中经济最强的城市。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万亿,仅次于“北上广深”和重庆,位居全国第六;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大关,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苏州下辖的县市区也都是“精兵强将”:苏州工业园区稳居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冠*”,昆山被称为“中国第一县”,张家港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第三,太仓排在第11名。截止年末,苏州拥有A股上市公司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五;科创板上市公司38家,位居全国第三;北交所上市企业4家,位居全国第二。在春节之前,苏州无本土确诊病例的记录保持了多天,期间多次派出医疗队出市支援。直到2月13日,苏州发现4名确诊病例后,当地在2月14日凌晨发布紧急通知,掀起首轮全城战疫的序幕。“情人节那天还能在外面吃饭,第二天就说不允许堂食了。”家住苏州工业园区的赵女士向e公司记者表示。这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确诊患者数量逐日攀升。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江苏各市组成医疗队,派出余名医务人员驰援苏州。(在太医院医务人员)到3月8日,苏州全市重新成为低风险地区,行程卡得以“摘星”,当地媒体制作的“为你摘下小星星”的海报,也在朋友圈中热传。有网友发帖给相关部门点赞,认为当地对本轮疫情的应对可以打到85分以上。无奈生活刚恢复正常,上海疫情冲击波不期而至。作为江苏省的“东大门”,苏州在环沪城市中面临的防控压力最大。3月14日清晨5点,苏州发布紧急通告:学生暂缓复课,当地迎来第二轮“战疫”。苏州官方通报显示,3月10日至31日,苏州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例。进入4月份以后,苏州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4月6日,昆山官方宣布加强区域管控,“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让城市停下来,静下来。”4月9日,太仓市部分区域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让整个太仓静下来、重点区域停下来。”

加强区域管控,企业生产经营受考验

“上海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做核酸的次数,已经超过第一次疫情时了。”身处教育培训行业的赵女士说,“从过年之后,培训机构就没有开门。”昆山距离上海市区约60公里,被外界称为上海跨城通勤联系“第一城”,上海地铁11号线有3站设在昆山,铁路每天有上百个班次往返两地,不少人过着“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昆山”的双城生活。本轮上海疫情,对昆山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周浩(化名)是昆山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现在各地都对物流采取了管控措施,导致物流成本更高了,“另外还有部分企业没能全部复工,所以我们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还不能全部到位。”同样位于昆山的某物流企业人士表示,“昆山子公司目前尚未复工,上海子公司目前也处于停产状态。”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维信诺,证券部人士表示昆山子公司运营正常,“的确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太大了。”一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太仓基地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另外一家新能源装备企业人士企业受到影响极大,“工厂一半产能都关掉了。”张家港一家上市公司人士周远(化名)表示,当地有一段时间也处于管控状态,“无事不出门,除了一些*府特批的重点企业之外,其它企业一律要求停工。”周远所在企业的一家子公司因此停产六七天,“当然停产期间我们也没闲着,抓紧做了一些检修工作。”“疫情发生后,我家所在的社区封控一周时间。好在没耽误上班,全体员工一周内都是吃住在厂里。”吴江区某大型上市公司人士陆骏(化名)同样反映物流难题,他直言有时甚至会感到“绝望”,“我们的国外订单爆满,但原料不好进,产品不好出。”从上述采访来看,足见苏州企业在本轮疫情中有多“煎熬”。

光电缆行业订单交付压力巨大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苏州则被誉为“中国光电缆之都”——当地拥有国内最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最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获悉,本轮疫情对光电缆产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全国物流不畅,原材料进不来、订单交付发不出,压力巨大,”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对连接高速、国道、省道的路口采取关闭或设立关卡措施,使得点对点物流中断,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物流效率大为降低。“商会下属企业原辅材料,特别是无法备库的重点生产材料(如气体、化工用品等)无法按时供应、面临被迫停产。”该负责人向记者直言,不少有施工、安装时间节点的国内外重点工程项目无法按时交付。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获悉,苏州光电缆行业有多家生产企业,涉及的原材料和设备供应链企业超2万家。据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不完全统计,其中超过80%为非本地供应配套,而且不少都涉及苏锡常联动。商会负责人解释,近年江苏省内产业转移频繁,苏州不少中小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常州、南通、盐城、泰州等地,形成企业两地联动的生产经营格局。“此次疫情管控对整个产业生态造成直接影响,”该负责人举例,仅从苏州本地来看,太仓的线缆屏蔽料/护套料、常熟的光缆无纺布/油膏、张家港/相城的机械设备、工业园区/高新区的光器件/光电子、昆山的超细铜导体等产业链配套产品,如何及时顺畅地送达到本市内的其他区县,仍是相关企业非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疫中的地表最强地级市企业生产经营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