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汇报简短一些,挑重点说,待会专家到现场查才是关键,检查完再来汇总。”眼前这位检查组负责人虽然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听语气就知道,他是个直爽、干练、务实的人。与他交流,你一定会注意到他的眼神,透着坚定的力量。这些是20多年部队生涯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
勤奋拼搏,一心为工作
他叫杨益忠,年底从部队转业到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协助分管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近日,他带队与化工专家一起对太仓一家危化企业开展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出发前,司机在地图导航上搜到了两个同名的地方。正要与企业确认到底是哪个地址时,杨益忠脱口而出:“就是滨江南路的那家。”
勤奋拼搏,是同事们对杨益忠一致的评价。从去年开始,市应急管理局建立了联系挂钩制度,杨益忠挂钩联系的是苏州高新区。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在基础工作之外,每周至少去两次高新区,与每一个街道、乡镇和相关企业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今年,他挂钩张家港市。“必须得多跑,多了解,要是连企业的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监管不就成了句空话了嘛?!”杨益忠说。
前不久,在省应急厅组织的化工园区风险评估过程中,他全程参与,连续奋战两个多月,白天带队跑现场,晚上协助汇总、梳理情况,经常加班到凌晨,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长期的劳累,导致他在部队落下的旧疾复发,浑身起疙瘩,又痒又疼。领导得知后,医院看看,他却半开玩笑地说:“没事儿,老毛病了,只要这次评估圆满完成,我这毛病自然就好啦。”
虚心好学,补足专业短板
在危化监管岗位上,光是卖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然而,对于年才转业的杨益忠来说,现在的工作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说:“这一行实在是太专业了。比如,硝酸铵、氟化氢、氯乙烯,这些东西都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但转业之前,我连这些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去监管呢?”
为了迅速补齐自己的专业短板,杨益忠从踏上监管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定下了计划:每天早上提早两个小时左右到单位,从基础的化学知识开始恶补。“还好,高中时化学成绩不错,一些基础的东西还是懂的,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学危化品生产、使用方面的知识了。”去年,杨益忠从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拿到了一套教学课件,如获至宝。他无论有多忙,每天都要抽空看一会。各类化学品有什么特性、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隐患、该怎么储存管理……所有和监管工作有关的问题,他一个都不放过。书上、课件上没有的,他就请教身边的同事、专家。
杨益忠说,除了自学,每天提早到单位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预习”当天所要开展的工作。他举例说:“比如当天要去检查一家企业,那我得先查下这家企业是做啥的,有哪些危化品,以前的检查记录写了些啥,有哪些隐患。这些大致的情况总得了解,不然怎么监管呢?到企业去不成了笑话啦?!”
勤能补拙,不到两年的时间,杨益忠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如今,他依旧坚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其实每次和专家出去检查,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且是那种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那种。”杨益忠说。
“抗洪铁人”依然在拼搏
勤奋、好学、拼搏,这是杨益忠20多年在部队历练出的优秀品质。早在年,他因为在长江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并荣获“集团*三等功”,还被《光明日报》《解放*报》《中国青年报》等称为“抗洪铁人”。
当年,他任保障排*员突击队长,先后前往九江、安庆等多地抢险。“那时候,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去哪里。干得最多的就是背沙袋、打桩、筑堤。”杨益忠说,其他战士白天干活,晚上可以稍微休息下,而他带领的是保障排,有炊事班,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的伙食。
“回头想想,是挺不容易的。”杨益忠回忆说,刚当兵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考*校。然而,部队的日常训练几乎排满了他每天的日程,不可能有时间学习。每天早晚两次5公里拉练,还有俯卧撑、单杠、双杠等一大堆体能训练,队列、擒敌、战术训练同样一个都不能少。一天下来,大家都累得七倒八歪,倒头就睡。而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坚持每天挤出时间来学习。“每天中午别人午睡的时候,我就看书,其他时候反正一有空就看。”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成功考入了南昌陆*学院。要知道,义务兵考*校的难度,比普通高考要难太多。
24年的*旅生涯,让杨益忠把勤奋、好学、拼搏的品质内化成了习惯。转业后,在新的岗位重新起步,他依然如当年那样去拼搏。他总说:人总得坚持向前走,不能图“安逸、混日子,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体现价值!”《姑苏晚报》年11月09日B01版记者 璩介力
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