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
新一轮产业资本增持有特色
与金融资本进行趋势投资相比,产业资本一直以来被外界看作价值投资的典范:回看2004年和2008年资本市场低迷之际,正是在产业资本大举入市“抄底”后,二级市场即展开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而近期,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又掀起了新一轮“增持热潮”,不过本次增持与2008年的有所不同。统计数据显示,剔除高管增持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5月份对自家股实施增持的多达14家。其中海信电器、建发股份等5家公司大股东购股时点为5月上旬,此后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包括中金岭南、山东威达在内多家公司的控股股东也相继加入“增持阵营”。值得一提的是,上证指数曾于5月21日创下本轮调整新低,而就在当日,便有3家上市公司同时披露了大股东的增持情况。由此可见,在5月以来大盘持续下挫过程中,产业资本的增持热情与大盘走势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态势”,即股价越跌,产业资本增持力度越大。分析人士表示,与机构投资者(金融资本代表)相比,参与上市公司具体经营运作的大股东们显然更了解自家公司,特殊的身份令其对上市公司的增持也更具深意:除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外,更以此方式表达了对当前股价估值的认可。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产业资本上一轮的大规模入市,恰好也是发生在股市持续低迷的2008年。彼时,包括汇金公司在内的一大批上市公司大股东发布了对自家股的增持计划。不仅如此,上市公司较低的估值也使得产业资本亦在其中寻觅到了并购契机。宝安系举牌深鸿基,茂业系连续举牌渤海物流、商业城、深国商等案例均是在2008年实施;而海螺水泥也瞄准时机大力收购“同行”股份,公司2008三季报显示,报告期末其曾已斥逾十亿元巨资收购了巢东股份、冀东水泥等7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股票。有意思的是,事隔两年之后,海螺水泥如今又“卷土重来”:据冀东水泥4月末披露,海螺水泥今年以来通过不懈增持已持有冀东水泥1.22亿股,由此达到二次举牌线。而作为反击,冀东水泥大股东冀东发展遂于4月29日闪电增持冀东水泥757万股以增强控制权。有市场人士认为,如果说2008年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场尚带有些许*策色彩的话,如今所作的增持行为则更具主动性。以中金岭南为例,其大股东上月仅用了4天时间便完成了最初约定将用一年时间来进行的增持计划,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而从行业来看,消费行业的发展前景似乎更为产业资本所看好。在5月获得大股东增持的14家公司中,海信电器、青岛海尔、贵州茅台等6家消费类企业皆“榜上有名”。这从某种程度折射出了经济转型的趋势及产业资本对未来经济的看法。近期获大股东增持的部分上市公司名称变动
净买入股份数合计
增减仓参考市值所属证监会行业次数
(万股)
(万元)
海信电器1
241.93
3,717.34
电子民和股份2
80.76
1,057.77
农林牧渔业山东威达2
136
1,306
金属、非金属宗申动力1
100
1,060.35
机械、设备、仪表建发股份1
122
1,471.54
批发和零售贸易大元股份1
11.88
211.10
石化、塑料国电电力1
8,153.91
29,788.53
电力行业青岛海尔1
1,289.58
23,347.24
机械、设备、仪表飞乐音响1
1,176.56
13,020.54
综合类岳阳纸业1
247.58
2,105.04
造纸、印刷长江电力1
20,993
272,909
电力行业中金岭南3
3,169.77
45,199.90
金属、非金属贵州茅台1
4.16
549.65
食品、饮料六国化工1
44.92
516.77
石化、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