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19年房地产风云录没有人想做老大了
TUhjnbcbe - 2025/1/13 22:44:00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该怎么回顾年的中国房地产?用这样几件小事,你或许可以感受到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闪闪金光。

现在,站在年的结尾处,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它会闪遍整个20年代——21世纪的20年代。

文/刘德科(德科地产频道总编辑)

01

蓝色塑胶湖泊

想来想去,人工湖还是不挖了;但内心还是有几丝不安,所以就用蓝色塑胶铺了一个“人工湖”。

年11月,长沙一个新交付的楼盘,上了微博热搜,因为那个“人工湖”。

长沙某楼盘给业主“画”了一个“人工湖”

试想一下:如果地产商不用蓝色塑胶,而是直接用地砖把人工湖做成硬质铺装,会上热搜吗?业主还是会愤怒,但一定不会发酵成举国皆知的热新闻。

为什么不做人工湖?可能是因为政府把房价限定在了很低的水准,利润不如预期。不能说地产商没有良心,正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不安,才会用蓝色塑胶铺一个“人工湖”来安慰自己,欺骗自己。

他们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欺骗自己。他们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欺骗业主——那是欺骗自己之后产生的副作用,或者叫顺带伤害。

这不是杂牌开发商干的,而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拥有二十多年房地产开发经验的上市国企。

这种级别、这种背景的企业,似乎不该做出这种事情。但这是粗糙的房地产行业,总是做烂产品也不会被市场淘汰。只要你有畅通的融资通道,只要你懂基本开发流程的团队——哪怕既不专业也不用心,你也可以在每年15万亿元销售额的浩瀚海洋里分得很多瓢。

从纵向看,中国房企的暴利机会正在收窄;但从横向看,比如跟传统制造业相比,中国房地产仍然是容易赚钱的行业。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澎湃且磅礴,在很多城市,住宅仍然是不让你随意买的限购品。

长沙的那个蓝色塑胶湖泊,是一个隐喻:在当前阶段,我们大多数人还不配拥有制作精良的房产品——如果你有幸拥有,要么你有运气,要么你的眼光实在独到。

这么说太悲观且丧气?不急,只是时候未到。当我们的城市化到了稳定状态时,我们一定也会拥有东京或伦敦那般的精良。

在这个不精良的时期,谁冲在最前面,谁就越容易成为靶子。

02

不想做老大

从销售规模看,碧桂园是中国房企的老大。这两年,碧桂园老板杨国强先生有点不想做老大。

万科常年做老大时,郁亮曾有一句话:头把交椅不是那么好坐的。当时,那些发狠想要赶超万科的老板们都不屑,以为郁亮太骄傲。其实,郁亮的潜台词是:行业老大,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随时会被更苛刻的目光审视……

此前,那些发愿要赶超万科的老板们,可能想到了一切,但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房地产不是什么光荣的行业,这个行业的老大,会被更苛刻的目光审判。

在各种误解仍然无法消除的年,他们都明白了。现在,连在班上举手举个不停的孙宏斌同学,都不想做老大了。

尽管碧桂园努力收着,年的销售额还是排名第一;如果放开来做——根本不需要刻意撒开脚丫子跑,恐怕也是一骑绝尘。

碧桂园总部大楼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太辽阔了,杨国强有一句话:“中国有60%以上的县碧桂园还没进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截至年年中,碧桂园已进入31个省,个地级市,个区县——这个数字比年末增加了79个。

如果碧桂园不是刻意收着,应该已经进入鹤岗了。

03

鹤岗

年5月30日,33岁的舟山船员李海,在多公里外的鹤岗,签了一份合同。

他买了一套二手房:77平米,两室一厅,总价5.8万元。

此前,他跟鹤岗的关联差不多就只有两项:第一,他这个人与鹤岗这座城市,都在中国;第二,他被“鹤岗房子白菜价”这条新闻,给辐射到了。

这就是中国。无论专家们怎么说鹤岗是收缩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净流出城市——这样的城市房价当然低并且没前途,无论他们怎么说,还是有人会千里迢迢地去买房。

李海的房产证

这就是中国,一个超大规模国家,幅员辽阔,地理类型多样,人口众多,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多元的需求。

即便是再烂的鹤岗,也会有人买房。舟山船员李海在百度“流浪吧”发帖分享了他在鹤岗看房、买房与入住的全过程,事无巨细地记录。“流浪吧”聚集了25万名像李海那样的“当代流浪者”,他们组成了“中国最穷买房团”,带着人均4万的购房资金,把鹤岗的房价炒了一番——从总价两三万炒到了五六万,涨幅上天,但上涨绝对值仍然低到尘埃里。

视频《流浪到鹤岗买房的年轻人》

这无关对错。我们更关心的是:对于房企来说,哪怕是鹤岗,同样还有房地产开发的机会。

换句话说,再给一些时间,碧桂园或碧桂园的追随者,一定愿意进鹤岗。

“人口净流出=房价没前途”,是一款不错的谈资,但它可能会令信奉者错失机遇。人口净流入当然是城市竞争力增强的体现,房价有更夯实的基础,但人口净流出并不意味着房价没前途——

第一,对于房价前途来说,人口规模比“人口净流入/净流出”更重要。

第二,住房≠标准意义上的楼盘。

“人口净流入/净流出”这个概念,更适用于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城市——那些城市一旦出现人口净流出,房价确实要颤抖好几下。但中国还处在凶猛且要素充沛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数也超大,像鹤岗这样的地级市(设区市),差不多有万左右的常住人口。

哪怕每年人口都在人口净流出,仍然基数庞大——过去十八年,鹤岗的常住人口减少了9万,相当于减少了8.2%的人口。就算未来二十年加速净流出,依然还会有七八十万人口。

对于一个拥有七八十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房地产开发的机会仍然存在。因为:住房是短缺的——准确说,是“标准意义上的楼盘”是短缺的。

我们在谈论房价时,往往忽略了房价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住房≠标准意义上的楼盘。

什么叫“标准意义上的楼盘”?有围墙、有公共庭院、有人车分流、有电梯、有物业服务的小区。

至于鹤岗的“白菜房”,就该卖白菜价。其他很多城市的同类房子,以及“老破大”,也该卖白菜价——现在还没卖白菜价的话,迟早而已。

鹤岗市二手房业主接受采访

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那些“白菜房”,及时卖掉、及时换仓,换成是“标准意义上的楼盘”。这是高净值家庭资产保卫战的关键一环。

在当前中国,“标准意义上的楼盘”仍然短缺。

04

39m

年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个数据: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9m。

这个数据并不是每年都会公布。上一次公布的是在年,36.6m。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人均住房面积40m,就是一个不错的神话了。有一些经济学家、高级官员、龙头房企,会用这个数据来这么判断:中国的城市化进入拐点了,中国住房全面短缺时代结束了。

因为,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一下,切一个更小的概念:中国商品住宅的人均面积有多少(商品住宅是比住房更小的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发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整理

我们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了一下:过去十年(-),中国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合计约71.8亿m,当前中国人口是13.95亿,因此中国人均商品住宅面积增加约为5.15m。

中国商品住宅是从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兴起,即便加上年以前零星的商品房开发,哪怕直接用5.15m乘以3倍,中国人均商品住宅面积最多也就15.45m。

当然,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m,这个数据的准确性是不必怀疑的;因为,除了商品住宅,还有年房改之前的大量公房(基本上已私有化),以及年房改之后的大量保障性住房。

如果单纯从“量”上看,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差不多了;但我们要看到,年之前的住宅,基本上无“质”可言,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去甚远。

如果我们一定要参照发达国家人均住房面积40m这个阈值,我们应该用中国人均商品住宅面积(15m)来做对比参考——在很多发达国家,商品住房主要面向高端人群;但在中国,商品住房几乎是全覆盖了高端、中端、低端三类人群(被动地全覆盖)。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中国住宅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回到我们常说的口径——“标准意义上的楼盘”,你会更加感受到:中国住宅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还可以一再重温碧桂园杨国强先生的那句话:“中国有60%以上的县碧桂园还没进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破壁

中国的新一轮城市化,才刚刚拉开帷幕。

如果一定要概括上一轮城市化的特征,差不多是——摊大饼;新一轮城市化的最大关键词则是——破壁。

我们把年官方文件中一再出现的“破除行政区划壁垒”,简称为:破壁。

无论是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年末公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都是破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新闻发布会

破壁会带来什么?都市圈不再是纸上的幻想。头部城市会沿着这条路径进化:从单核到多核,从多核到网格。

破壁不可能一夜完成,就像你盯着一朵花苞,你感受不到它在开;但如果给一些时间,你一回头,花已经开好了。

如果你想分享破壁的红利,可以用最懒的办法:买一套房子,扔在那里,忘掉它;几年后猛回头,或许花就开了。

不用太在意楼市调控,这个月或那个月的楼市调控。

06

房不刺经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年房地产风云录没有人想做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