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对孩子们来说,超短暑假即将过去,新的学年,新的台阶,新的开始。
空气中似乎能闻到一丝桂花香了。一年中,江苏最美好的季节就要到来。但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持久战中的江苏人还能体会到“闲梦远,南国正清秋”么?“江南秋色满梧桐”又是怎样的不一般风景?
1
疫情防控,依然是第一位的大事。
作为长三角重镇,江苏的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在关键时刻,要承担格外重要的任务。笔者注意到,7月中旬以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长三角涉外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江苏重新启动了自上海机场入境来苏人员接转工作。为什么要重启?很显然,是为了适应国际航班数量增加的新形势新变化,缓解上海等地涉外疫情防控压力。
江苏接转工作采取“7+7”模式。即来苏人员从上海机场入境后,由上海市进行信息采集和登记,统一安排至指定酒店进行集中隔离健康观察。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隔离满7天后由江苏安排专人专车闭环接驳至昆山中转基地,各设区市组织专人专车在昆山闭环接回,继续集中隔离健康观察7天,落实后续防控措施。
看看海外疫情每天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我们就会为有这样一道道严防死守的举措而略感宽心。从概率学的角度去看,随着国际航班的增加,近来江苏也零星出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本地确诊病例一直零新增),而这反倒让人放心,也证明了江苏防控举措的精准有效。还是那句话,只要“可知可控”,就能“精准防控”。
相反,如果出现了“不可知”状况,则万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譬如前不久,一名南京市民在日本入境后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消息很快上了热搜。接到通报后,南京市卫健部门立刻对其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对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密切接触者的核酸结果均为阴性。但复盘核查却不能止于此。而最近终于传来让人放下心来的消息:这位南京市民在日本复查核酸结果为阴性,目前已解除隔离。
一场虚惊,也是一次突击检验。而时不时敲敲警钟,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江苏这根弦一刻都没有放松。无论是前一段时间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还是最近的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等,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都对疫情防控反复作了强调,要求全省上下“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特别是秋冬季可能出现疫情的应对准备。”
“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这8个字说来轻轻松松,但背后若干人的辛苦付出,又岂是轻松可言。
以入境来苏人员接转这项工作为例,除外事、疾控等部门大量人员外,全省公安机关就已经抽调了多名警力,参与接转陪护、基地驻地安保和人员信息核查推送等相关工作。而前段时间江苏天气一直都是“烧烤模式”,这些参与接转工作的人员,每天都是“全副武装”接受高温“桑拿”。
而除了台前的“高温勇士”,还有更多的“幕后英雄”提供各类支持。据公安部门的朋友介绍,每批旅客转运前,上海警方都会定时将人员信息推送至江苏省公安厅,由数据服务队分析处理完善后,提前两天推送至昆山中转基地及各市工作专班,再由各市工作专班逐一拨打旅客电话进行二次核实,确保信息无误……“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丝毫懈怠和马虎。
最近不少央企负责人来江苏投资考察、洽谈合作,都纷纷点赞江苏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并且对江苏竭尽所能驰援湖北、黑龙江、吉林、北京和新疆表示由衷敬佩。很多人在听了江苏疫情防控相关情况介绍后,都忍不住说了句:“江苏真不容易!”
江苏确实不容易。前不久新疆疫情出现新情况,江苏又派了医务工作者去新疆援助抗疫。要知道,江苏一直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克州及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师和团,此前已经组团式援派了一大批医生常年在那里帮助工作。
中国医师节当天,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特别报道中,均以较大篇幅报道了正在新疆战斗的我省重症医学专家、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教授的事迹,展现他坚守抗疫一线天、辗转4地开展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情况。
从央视报道中,我们也得知,作为新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邱海波每天都会到病房查房,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我是一个医生,尤其是一个重症医生,哪里有病人,我就应该出现在哪里。”邱海波教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这句话却特别暖心。
毫无疑问,医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值得全社会尊崇的“大先生”。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医师节的前一天,娄勤俭、吴政隆专门邀请江苏医务工作者代表到省委去座谈。会后合影时,省领导特意把前排留给了他们。这张合影也很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