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恰逢夏至。作为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日环食”天文景观如期上演。与以往“日环食”不同的是,此次“日环食”非常接近全食。因为太阳整个圆面将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太阳剩下的一圈金边儿会非常细,所以本次“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借此契机,苏州市青少年天文观测站携手苏州市天文学会,在江苏省天文学会指导下组织了大型日食观测与直播活动。
据了解,此次日食的环食带在我国全境由西向东长达多千米,横跨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其余各地自西向东都可目睹到食分不等的日偏食,并且越往南食分越大。在苏州地区虽然只能观测到日偏食,却已是数年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位于环食带的厦门环食时间长,地理位置佳,视野开阔,被认为是本次日环食最为理想的观测地之一。
本次日食观测直播在厦门曾厝垵社、苏州市运河体育公园与张家港鸷山桃花源分别设置了观测站点,采用三地联合直播的方式,减弱单点直播因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线下观测与线上直播互为补充,全方位为苏州市民呈现一场“科普盛宴”。在此次活动中,苏州天文站和苏州市天文学会提前规划并准备多份预案,以确保日食观测与直播顺利进行。
21日早晨,厦门上空天气晴好,观测队专家提前做好准备。
下午两点半,早已架设好的望远镜及时将日食信号传到直播平台,从初亏、食既到食甚再到生光、复圆,“金边日食”历经两个多小时,环食阶段将近1分钟,让大家兴奋不已。
苏州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孙霈源、刘君达同步为公众解读厦门当地的环食实况,科普日食相关知识并分享过往的日食观测经历。
与此同时,苏州运河体育公园和张家港鸷山桃花源的千人观测活动也在苏州天文站和苏州市天文学会的协调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工作人员提前架好日食观测设备,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发放日食眼镜与科普资料,指导公众正确使用眼镜并了解日食的相关知识,现场还摆放了20块天文科普展板,学会老师和科普志愿者为参观的市民进行讲解,为此次日食观测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
同时,苏州运河体育公园和张家港鸷山桃花源还架起了投影幕布,转播厦门日环食实况,为参与活动的市民提供了线上、下的双重日食科普体验。遗憾的是,下午的大雨“搅局”了苏州两地的日偏食观测,未能为此次直播传送日偏食画面的信号。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市民仍能在日食期间感受到天空壮观的明暗变化。现场的工作人员及时启动了备选预案,提前搭建的临时雨棚也派上了用场。
运河公园和鸷山桃花源两地将活动重心转移至现场天文知识科普上,工作人员引导大家仔细观察投影的厦门的日食实况转播,同时为感兴趣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详细讲解相关天文知识。前来体验的市民看得入迷,听得入神,虽未能亲眼见证到“天狗吃太阳”的奇观,但也在这场“云观测”中感受到了天文科学的无穷魅力。
本次日食观测与直播活动历时三个多小时,据初步统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10万余人次,多家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直播。日食观测不仅让广大青少年收获了天文知识,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热情,激起了他们对广袤宇宙的无穷幻想,或许下一位天文专家,正缘起于此。
据悉,此次“金环”日食科普系列活动共计免费发放日食眼镜副,科普宣传资料份。日食眼镜的发放惠及全市30多所学校,部分学校在天文站和学会的指导下自行组织观测培训,扩大了此次科普活动的受益面。(陈军辉金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