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外墙漂亮了
屋顶不漏了
“蜘蛛网”不见了
下水道畅通了
道路平整了
路灯更亮了
……
改造成果已经显现,旧住宅焕发出新活力,正使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小康宜居、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
近五年来,滨湖区扎实推进旧住宅区改造,先后对西园里、居民小区、江南家舍、荣院家舍、三毛纺家舍、蓓蕾新村、江大新村、孙巷大楼、青山一村、青山二村等41处旧住宅区实施整治改造,改造面积达94.6万平方米,涉及房屋幢、门号个,惠及居民群众户。
高标准推动
滨湖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每年都将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申报列入市、区惠民实事项目,以高标准、精细化为原则,精心推进每年的整治改造任务:
●在招标文件、施工和监理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质量要求;
●制定工地现场管理、处罚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强化工地现场管理;
●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公司、跟踪审计单位全过程监督,不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控;
▲青松新村改造前房屋外立面▲青松新村改造后房屋外立面
近年来,共计实施屋面维修18.1万平方米、外墙面刷涂料78.5万平方米、楼道出新22.7万平方米、安装楼道灯套、翻修道路15.3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4.3万米、设置停车位个、改建休闲景点及健身场所72处、铺设透水混凝土道路平方米……
提“面子”增“里子”
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区街两级逐年制定改造计划分批实施,大部分旧住宅区在第一轮低标准整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轮提标改造。年,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延伸至2万平方米以下的小规模零散小区。
▲青山一村改造前楼道窗▲青山一村改造后楼道窗从年开始,滨湖区试点在改造项目中融合海绵城市建设元素,引入了新理念、新材料。年整治改造内容在以往10项基础性项目和3项提升性项目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提高外墙涂料标准、增设外墙污水立管、整理架空弱电线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等4个提标项目,进一步提高整治标准。
改到居民“心坎里”
“我区的改造工作是以小区建筑现状和居民改造意愿为出发点,按需施策、精准发力,努力实现改造效果的最优化。”滨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修建科负责人如是说。
▲青山一村改造前健身场所▲青山一村改造后健身场所
秉承这一改造原则,滨湖区住建部门每年新春伊始,就结合属地街道提出改造建议,运用参与式预算模式,组织开展实地调查摸底,充分听取街道、社区和居民的意见,针对旧住宅小区各自特点,分别“量身定做”整治改造方案,整治改造方案一律公开公示,征求每户居民意见,居民同意率均超过85%,确保惠民项目更符合民意。
加速改造不忘巩固成果
看到改造后实实在在的变化,曾经观望的居民渐渐打消了顾虑,“我要改”正逐渐成为旧住宅小区居民共同的心声。
▲荷叶新村改造前外墙面▲荷叶新村改造后外墙面
在加速推进改造的基础上,滨湖区把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摆在了突出位置:
●优化适合旧住宅区的物业管理机制,制定完善考核细则,加强巡查检查考核;
●每年拨款15万元,作为当年整治后旧住宅小区长效管理的启动资金,并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考核资金;
●鼓励整治后旧住宅小区通过业主缴纳物业费、利用停车位、小区配套用房经营等公共收益自筹一部分资金,不足部分由街道、社区扶持托底。
来源:无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