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苏州,完全没有计划,如果说什么计划,大概就是想多看看书店。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有开一家书店的梦想吧?不管能不能实现,这是一粒种子,一个希望,想起来会让疲倦的生活花开月现的希望。
这次来江苏,一半的原因是陪男朋友学习,他上课,我旅游。所以路程的第一站,是他学习的琴社。天气是典型的江南烟雨天,我们踩着湿漉漉的木栅道,沿着小河,往琴社走。秋天的江南,大部分花还开着,叶子也还绿着,只不过在秋雨中多了一丝憔悴。路两旁是高大的香樟树,几乎占据的半个天,将大部分雨水抵挡了。
第一次知道香樟树,是因为苏童,他的笔下经常出现香樟树,在燥热的夏季,给主人公撑开一片阴凉。后来也从郭敬明的小说中知道这种树,但从来不曾见过。年龄不大的我不禁黯然神伤,怪怨内蒙古的街头为什么只长了普普通通的杨树和柳树,向往可以生活在长满香樟树的小城。后来才明白,香樟树在南方,大约和杨树在北方一样普通,甚至还不如杨树,因为杨树会在秋天金黄耀眼,说不定南方的朋友也羡慕北方有杨树呢!只不过因为不曾有过,就把别人的日常当做艳羡的目标,人就是这样奇怪呀!
香樟树的小路走完了,又经过植了梧桐树的小路。头顶上有梧桐叶悠悠的飘落。树下是矮小的石楠,枝头抽出几片红油油的叶子,远望好像开了花,不知道夏天还会不会长出红色的叶子。旁边的青木斑斑点点若泪痕。偶尔有娇小鲜艳的花,并不知道名字。
这个琴社很安静,灯光温柔,布局雅致。除了琴房,还有一个小小的古琴博物馆,介绍了斫琴的工艺流程,一些古琴名家。看了看,我也只知道管平湖,因为他的作品被送到太空了。开始上课了,我听不懂,只到处晃。意外发现琴社主人还是一个诗人,拥有一个小小的私人藏书馆,就选了书坐下来阅读,袅袅琴音传来,心很静。
选的书很奇怪,叫《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起这么一个名字,倒也不是哗众取宠,因为书里收集了世界各国最了不起的作家的一些短篇。我只挑自己从未听说过或者特别陌生的来读,看看不同国家的大师们如何写作。比如读到缅甸的作家阿峰(我也不知道为啥名字这么中国)的《可怜的人》,女记者到一个穷乡僻壤采访,可怜这里的连一座不漏风的房子都没有。这里的妇女在和女记者聊天时发现女记者单身,可怜女记者连个男人也没有。我读了哈哈大笑,想起贾平凹先生曾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到西部山区游玩,到了一户老农家,老汉说女儿考上了大学,分配在北京工作。老汉说女儿接他到北京去住了一个月,刚回来不久。贾先生问,那怎么不多待些日子呢?北京多好啊。老汉答,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贾先生听了哈哈大笑。
又翻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双梦记》,颇有粉刺意味;印度作家的一篇《不愿上天堂》,道尽了父母的心酸。厄瓜多尔的作家写得一篇《狗的宵夜》,结尾猝不及防,恶心的犹如一只突如其来的干枯的僵尸的手,把人的喉咙掐住。保加利亚的作家写得《在动物园里》,又能把人笑死。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同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琴社出来,继续逛书店,听说张家港的新华书店别具一格,就打车去看看,没想到书店是绿色系的,的确不同。简单看了看,就坐下来开始写游记。
下午,终于来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点——恬庄古镇。江苏的古镇很多,选这个,因为就在张家港,且没什么名气,比起同里古镇,周庄古镇这些大名鼎鼎的景点,恬庄好像一个安静的小妹,不言不语,沉静内敛。
粉墙黛瓦,烟波荡漾,绿植摇曳,繁花茂盛这是人们水乡古镇的印象。一座座由古屋聚集在一起的古镇,星星点点地点缀在富饶的江南。白墙灰瓦、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样貌,成了无数游客心中向往的旅行目的地。
恬庄古镇人很少,大概因为雨天吧,知名度也不高。这里户户依水而筑,家家枕水而居,踩着青石板漫步街上,仿佛误入明清的文人画中。
恬庄古镇在历史上留名,因为乾隆年代的著名大孝子杨岱。杨岱等人的经营下,恬庄迅速崛起。在全盛时期,有典当铺、银楼、布庄、染坊等大商号,义塾、义庄、善局、更楼、码头仓库等公益设施、机构齐全,曾经有“银恬庄”之誉。
杨岱在乾隆年间建造杨氏祠堂,拿出良田作为义田,办赡养杨氏家族以及旁姓中的贫寒家庭,修桥,办义塾,延请名师执教,广招乡里清寒子弟读书上进。此后镇上文风日盛,科举不绝。由于他有如此多的善行义举,嘉庆十年朝廷颁旨在恬庄建造杨氏孝坊,很多文人墨客都为之题词撰文。
每次读到这样的故事,我会很感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直都是中国人秉承的一种品质。每一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其实善意的力量磅礴,且可绵延千秋。
但愿我也可以做一点点小事,不虚人生此行。这几天我不在康巴什,读书会组织了康巴什城市智慧书屋志愿者活动,每天群里看着大家发消息,志愿者们认真打扫书屋,期待有人来读书。大家会因为来了一名书友而欢呼雀跃。我们城市的阅读之路任重而道远,距离杨岱,我差的太远,但也实在想做一点点事。志愿者彭杨的家长写下这样一段话,让我心里默默感动:
书香康巴什的建设也像是这静谧秋天里的一颗种子,埋在喧嚣里,熬过酷冬,终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此刻我在距离鄂尔多斯千里之外的苏州,探访古人的足迹,也探访他们闪亮的灵魂,以坚定自己的内心。
杨氏孝坊是典型的清代仿明建筑,我去的时候才4点半,因为烟雨蒙蒙,游客寥寥,门房大爷是一个白发斑驳一脸倔强的老头,已经锁门了。我说买了票了,大爷不为所动,又问我打哪里来,我说内蒙古。大约内蒙古激起了大爷好奇心,内蒙古在大爷的心目中好像另一个世界一般遥远,大爷终于给我开了门,放我进去。
大厅十分昏暗,不知道为什么,民清的建筑都很暗,借着幽暗的灯光,我看了个大概。院落不大、有些南方小家碧玉典型居室的小巧玲珑。杨氏孝坊旁就是孙承恩故居,孙承恩是顺治时的状元,不知道为啥故居叫“榜眼府第”。府第为砖木结构,清代初期建造,雕花精细,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趟行程结束,全身都湿漉漉的。我饥肠辘辘的等着车,回望古镇,灯火幽幽,细雨蒙蒙,时光渺渺,韵味深深,故事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