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全媒记者陈珺通讯员邹刚文/图
2月23日,随着最后一个钻孔的勘察完成,海太过江通道水上勘察施工作业圆满结束,创造了长江水上勘察史上孔位最多、工期最长的新纪录,标志着海太过江通道这一民生工程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历时天、15个分区的考验、数十个单位的协同、日流量近艘次船舶……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常熟海事局护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畅通,服务企业船方生计,在长江常熟段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护之堤?
答案是——“党建联盟”的合力!
突出政治引领
打造“共同体”
国家发改委在《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年)的通知》中明确,海太过江通道是年前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亦是江苏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海太过江通道水上勘察施工(以下简称“水上勘察”)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基础和关键环节,共设置15个施工分区,布置个钻孔。施工水域是长江航道“咽喉”所在,五股船流在此交汇,江面日均船舶流量约艘次,最大通航船舶达40万吨级。长江主航道和常熟港专用航道施工期间占用多个航道,通航尺度大大缩减,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水上勘察作业压力只增不减。
同时,水上勘察不仅跨越常熟、南通辖区,更牵涉到海事、航标、引航、施工、维护等单位——这些单位都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力量的重要一环,如何调动他们参与到守护水上交通安全中,打造“1+N”的叠加效应?
江苏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汝明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观念,以党建联盟为纽带,团结推动各方协同作战,全力保障国家重大工程水域施工安全。”
在江苏海事局的部署下,常熟海事局强化统筹协调,促进组织融合,实现载体融合,把党建联盟建到最需要的领域,把党旗插在重点工程的现场——年6月30日,海太过江通道勘察施工作业水上交通安全党建联盟(以下简称“海太党建联盟”)在常熟宣布成立。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海太过江通道的建设关乎民生福祉,我们使命在肩,义不容辞。”江苏海事局、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熟海事局、南通海事局、太仓海事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的19个党支部联合发出倡议,“以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三不一保’工作目标、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坚强支撑,当好示范先行!”
制度是基础。有了联盟,没有制度不行。健全和完善党建联盟的制度体系,是全面提高联盟党建质量的关键环节、衡量联盟自身作用发挥的重要标志。为此,“海太过江通道勘察施工作业水上交通安全党建联盟共建协议”应需而生,经联盟各单位签字后生效,确立了议事研讨、综合治理、异常通报、协助互动、信息共享等多项制度,在力量上充分整合。
“聚焦重点领域、聚焦重点水域、聚焦重大工程,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党建联盟形成一个红色的‘使命共同体’,通过深度融合共同保障了水上勘察和通航安全。”常熟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武骁说。
“联盟的建立,打破了政企单位的沟通壁垒,从各自为战变成了协同作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水上勘察参建人员为此点赞。
强化担当执行
拧成“一股绳”
党建行不行,关键看执行。
在海太过江通道水上勘察施工作业联合指挥部,有一间不起眼的会议室。房间面积不大,设施简单,却有一个又一个共识在这里凝聚,让奋进的信心愈坚定、攻坚的步伐更铿锵。
这就是海太党建联盟活动室。走进来,大家是亲密无间的同志,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联盟之船要想行稳致远,则需要14家单位合桨同向,强化担当意识,切实把联盟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中。
——统筹一体推进,以系统思维推进党建工作与水上安保工作深度融合,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
海太党建联盟成立后,海太通道现场工作专班所在的常熟海事局第五党支部迅速牵头建立应急联络簿,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