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减少3成。
上海,新房成交金额同比下降5成。
广州,二手房网签量同比跌去3成。
深圳,二手房成交规模同比跌去6成。
“金三银四”之后,楼市迎来了阶段性回调。5月,一线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城市新建住宅成交全线回落;二手住宅市场热度也在逐渐褪去,以深圳为代表的多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大比例萎缩。
中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房地产金融监管继续从严,对房地产金融实施审慎管理制度,严厉打击违规发放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同时部分城市调高贷款利率。据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为亿元,较上月下降约10%,为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约5%。
北上广深新房成交全线回落供应量几近腰斩
前段时间,多个城市“金三银四”的热度过高透支了购房需求,伴随着多地调控持续加码、信贷全面收紧、利率上浮,楼市也在降温中渐趋理性。5月,全国多个城市新房成交环比下降。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成交面积环比下跌均超2成,分别为33.11%、23.15%和23.52%,广州环比下跌5.37%。同时,北京也是22个重点城市中成交面积环比下跌最严重的城市。除广州外,其他三个城市与年同期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上海下跌11.2%,为四个一线城市之首。
5月一线城市房地产成交情况数据来源:中指院
在7个环比上升的城市中,苏州、西安、重庆升幅较明显,分别达到58%、41%和36%,温州和连云港升幅在10%以内;而环比下降的城市中,福州以34.34%的降幅排在22个城市首位。与去年同期相比,苏州、武汉和南京升幅较为明显。
全国百城成交价格继续保持0.34%的微上涨,且涨幅较4月份扩大0.11个百分点。
从具体价格指数来看,江苏南通以环比1.25%的涨幅领跑全国,也是唯一一个涨幅“破1”的城市,排名前十的城市中6个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百城中17个城市价格指数下跌,其中不乏扬州、温州、昆明等前期上涨过快的城市,以及部分缺乏产业、人口支撑的城市,如湘潭、衡水等三四线城市。
同步回落的还有各地的新房供应。据克而瑞研究统计,四个一线城市5月份供应面积仅万平方米,环比“腰斩”,同比降幅也高达42%。其中深圳较上月微增6%,但同比仍为下降;北、上、广新增供应更是低于50万平方米,同环比齐跌,降至年内低位。
年以来7个代表城市库存水平来源:中指研究院
特别是深圳、上海,库存接近10年最低点,北京、苏州、福州、厦门几乎达到库存新高,消化周期分别达到17.4个月、11.5个月、9.4个月和9.2个月,面临着新的去库存压力。
二手房成交规模回落深圳同比跌去59%
二手房市场同样表现为成交规模小幅回落,价格继续坚挺。
据克而瑞研究分析,5月10个重点城市共计成交万平方米,环比回落7%。
具体到城市来看,10个重点城市中仅大连、南昌环比收正,大连实现%的增长,其余城市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深圳、厦门等城市环比下降超20%。同比数据显示,整体10城涨跌参半,深圳同比年下降59%、同比年下降53%;苏州、青岛二手房市场表现强韧,分别同比增长24%和53%;南昌反弹较猛,同比增速高达扩大至%。
价格方面,中指研究院《年5月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全国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0%,涨幅与上月持平。百城中71个城市环比上涨、26个城市环比下跌、3个城市与上月持平。同比来看,全国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4%,涨幅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
年5月,71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较上月增加2个。
而环比下跌的26个城市中,北海、阜阳环比跌幅介于0.5%~1.0%;深圳、呼和浩特等13个城市跌幅在0.1%~0.5%;新乡、张家港等11个城市跌幅均在0.1%以内。
价格同比下跌的城市中,深圳赫然在列,跌幅0.12%,也是一线城市中唯一的负增长。此外,张家口跌7.03%、北海6.65%、菏泽5.00%,苏州、江门等16个城市跌幅均在1.0%以内。
TOP10房企总销售额破2万亿门槛值增幅达6成
1~5月,房企销售节奏明显加快,碧桂园、恒大、万科销售额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和.4亿元,TOP10房企总销售额突破2万亿元,千亿军团扩容至15家。
与年业绩相比,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走出疫情影响,增长势头明显,以亿元稳居榜首,第三名万科与恒大之间仅相差不到30亿元,竞争十分激烈。
来源:中指研究院
百强房企较去年同期整体增幅高达50%,特别是排名在50~的企业。从各梯队门槛值增长幅度可见,TOP3房企门槛值为.4亿元,较上年增长15.5%;TOP10房企门槛值为.0亿元,较上年增长59.5%;TOP30房企门槛值为.7亿元,较上年增长47.5%;TOP50房企及TOP房企门槛值分别为.8亿元、.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8%和94.4%。
0亿以上超级阵营共15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54.6%。第一阵营(亿~0亿)共18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63.3%。第二阵营(亿~亿)有21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68.5%;第三阵营(亿~亿)和第四阵营分别为17家和29家,销售额均值分别为.0亿元和.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9%和88.7%。
年1~5月,TOP房企销售额均值为.0亿元,增长率均值为71.4%。
全国土拍收金超亿宅地出让金环增55%
5月份,全国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亿元,环比增加55%,同比增加36%。涉宅地块出让金总额环比增加55%为亿元,杭州揽金近亿元居首,厦门仍是宅地成交价格最高的城市,楼面价达到元/平方米。
11个城市在5月份迎来了土地供应“两集中”的首轮土拍,由于其中9城为土地市场较热的长三角二线城市,令二线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在土地出让金榜单的排名直线上升。
年5月全国土地出让金TOP20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从房企拿地情况来看,1~5月,TOP企业拿地总额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14.3%。TOP门槛值为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TOP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59.7%,比重有所上升。
集中供地令房企新增货值增长显著。
1~5月,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亿元,其中保利发展以全口径新增货值亿元占据榜单第一;融创中国和招商蛇口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亿元和亿元。
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北京、杭州等城市中,房企合作拿地有所增加。1~5月,50家代表房企招拍挂权益金额占比均值为80.8%,较1~4月有所下降,合作拿地力度开始增强,但权益金额占比依旧低于年同期。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依然炙手可热。
记者通过中指研究院数据粗略测算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四个城市群拿地TOP10房企拿地总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长三角总金额超过京津冀一倍有余。从拿地面积来看,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面积以0万平方米反超中西部,位居四区域首位。
房企绿色债券规模已达年全年的1.65倍
年5月,债券发行总规模近乎腰斩。沪深交易所于5月大批量终止ABS项目,其中不乏涉房类项目。
“5月单月,房地产信用债发行规模.5亿元,而4月为.4亿元。但内地房企海外债发行规模为.1亿元,环比增长高达77.67%。”中指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
数据来源:Wind、CREIS中指数据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年1~5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亿元,较年同比下降18%,达到近三年低点。其中,境内累计发债规模约亿元,同比下降约11%,前5个月发债规模占比年全年约38%。
境外累计发债同样下降近3成,前5个月境外发债规模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下降约29%。事实上境外债市自年4月开始整体保持低迷态势,受疫情反复及其他多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预期始终挥之不去。
从融资成本来看,信用债与海外债融资成本保持稳定。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4.15%,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海外债平均利率6.17%,环比增加0.27个百分点。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