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来临,
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浓浓节日氛围。
推开沙洲湖酒店后厨的门,
人间烟火气在这里得到了极致体现,
在中厨厨师长张忠昂的带领下,
后厨一片繁忙景象,
大家都在为餐饮旺季做着充足准备。
张忠昂烧得一手
色香味形俱全的本地菜式,
短短不到5年时间
就晋升到酒店中厨厨师长的位置,
“厨师的进步离不开师父的悉心教导。”
张忠昂口中的师父,
就是张家港市烹饪协会
终身名誉会长赵铁强。
赵铁强与美食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
见证了港城市民“舌尖”上的变化。
虽已是古稀老人,
却一直致力于菜品的传承与创新。
赵铁强说,
沙洲湖酒店刚开业时,
他就经常过来,
到后厨试试菜肴的味道,
对厨师进行现场指导。
“厨师工作很辛苦,特别是节假日从来没有休息,一些从外地来的厨师不了解当地口味,所以现场指导很有必要。”
赵铁强举例,
有道菜叫奶汤鲫鱼,
有些外地厨师会问,
鲫鱼汤又浓又白,
是不是加了牛奶?
“其实烧好鲫鱼汤的秘诀并不是牛奶。”
赵铁强亲自操作给厨师看,
“一看,他们就恍然大悟了。”
空闲时,赵铁强还会带着张忠昂和其他厨师一起逛逛市场,“现在老百姓不仅讲究口味,还喜欢绿色、正宗、有特色的食材,所以经常逛市场,亲自选择好的食材,对自己的厨艺也是一种启发和提升。”
年,
赵铁强从当时的梁丰中学毕业后
来到凤凰公社插队,
因为表现出色,
被安排到当时的国营饭店——
沙洲饭店工作。
对做菜这件事,
赵铁强情有独钟,
经过安排,
他正式拜师学习厨艺。
学徒三年,赵铁强出师后,
开始接手饭店的工作。
沙洲饭店
“在当时物资贫乏的状况下,普通市民能吃饱就已经非常满足,若是能到沙洲饭店来吃上一顿,不管是菜式还是口味,都可以作为谈资讲上好几天。”赵铁强回忆。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沙洲饭店的菜式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榨菜肉丝汤、炒猪肝、炒肉丝等最基础的菜式,到后来成百上千个品种。
食材丰富了,
对厨师的要求也高了,
“现在厨师做菜,
讲究的是色、香、味、形、器俱全,
尤其还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自年
张家港市烹饪协会成立以来,
赵铁强就全身心地投入到
烹饪协会的工作中,
将厨师培训作为主业,
还积极帮助港城许多餐饮店
和厨师参加各级名店、
厨艺技能大赛的评比。
“培训不单是技术方面,还有营养、厨师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一个好的厨师,就是要用最高的标准,做最实惠的菜。”赵铁强表示。
50年的餐饮事业,
赵铁强见证了港城餐饮行业
多年来的变化和发展,
见证了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再到如今追求吃得健康的观念转变。
其间唯一不变的,
是美食带给百姓的幸福体验。
△赵铁强将我市传统小吃、菜肴进行整理,参与编辑了《港城实用菜谱》等多本书籍。
如今,
赵铁强仍没有“退休”,
他将对餐饮事业的热爱付诸于
菜式的传承和菜品的创新,
“用美食给大家传递幸福,
这也要求所有厨师,
一定要对自己的事业保持热情和敬畏。”
融媒记者:张纯王锋编辑:李晔校对:徐彩琴友情提醒:
张家港市民,进入公共场所,请按规定测量体温并出示“苏康码”,自觉佩戴口罩,不要聚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