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华网江苏丨张家港海螺ldquo三
TUhjnbcbe - 2021/4/26 21:14:00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实施技改5项,整改问题44条;实施完成7项攻坚项目,为企业节省生产经营成本万元;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员比例已达31%……今年以来,张家港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总支创新*建工作方式,以“支部在车间,模范在身边”为抓手,打造“开放式”*群活动阵地,推动组织设置向车间一线延伸,*员队伍在车间一线壮大,*员作用在车间一线发挥。“红色旗帜”领航阵地在车间一线拓展
  生产支部*员活动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安全警示教育体验室……走进张家港海螺水泥生产*支部*员活动中心,红色阵地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谁能想到,数月前这里还只是机修备品备件车间。“我们发现原先车间的空间利用率不足,正好以把*建阵地建在一线为契机,将原车间进行了整合。”公司*总支生产支部书记章为伟介绍,该活动中心于今年7月全部改造完成。“除了*员能在这里开展活动,员工还能进行沉浸式体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让他们将安全牢记心中。”章为伟说。
  作为国企,张家港海螺水泥秉承“围绕经营抓*建,抓好*建促发展”理念,压实*组织书记抓*建的第一责任,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按照整合、有效、实用原则,对原有管理办公室、车间闲置场所进行改造布置,将支部建在车间一线,打破了*支部只在会议室开会的模式,把影响力延伸到车间,向企业一线输送“红色动力”。
  该公司还积极发挥“头雁”引领作用,设立一线“书记工作室”,构建车间“红色直通车”问题解决渠道,不断拓展服务客户、服务发展、服务员工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征集*员、员工意见建议60余条,实施技改5项,整改问题44条,累计发放各项奖励50余万元。“红色堡垒”聚力*员在车间一线培养
  “现在我们利用班前几分钟,一起来学习一下。”12月4日早上7时50分,公司安全主管王振伍如往常一样,来到粉末班组开展“十分钟”车间微课堂的教学,就相关*策文件传达、每日工作任务、冬季五防注意事项与职工学习分享,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这是“十分钟”车间微课堂的一个场景。该课堂依托“开放式”*群活动阵地,利用每天员工班前班后会,学习文件*策、先进典型、业务知识、安全生产等内容,真正做到了在一线教育*员和员工,在一线吸引优秀员工向*组织靠拢。
  除了线下的学习交流,线上,生产支部还依托海螺集团总部开发的“海螺大学”
  抓好*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公司通过“三大人才强企计划”、建立“先锋工匠”成长档案等一系列人才计划,积极育才、助才、用才,不断推动企业人才向多元化成长。截至目前,已有4名一线优秀员工提出入*申请,已培养15名技术骨干成为*员,已培养12名*员人才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员比例已达31%。“红色先锋”增能作用在车间一线发挥如何激发一线*员的红色基因?红色力量如何在一线发挥作用?公司生产支部给出了答案。
  水泥原料卸货过程中的粉尘控制一直是行业中的难点问题。“此前,我们已对门机料斗进行过几轮改造,收尘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攻破这一业内难题,今年3月,生产支部内的9名*员和6名职工组成了技术攻坚组,攻坚组通过对现场环境、自然状况进行分析,认真研究料斗内部风道优化、风量合理配置,经过多次实验,于6月份顺利完成码头颗粒物卸货料斗收尘改造项目,实现了卸货过程中粉尘控制目标。”章为伟介绍,通过技改,有效控制了装卸过程中物料无组织排放造成的扬尘污染。目前,张家港海螺水泥4个料斗均已完成改造,实现了清洁化生产达标改造任务。
  料斗收尘改造项目只是红色力量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生产支部通过开展“支部在车间、*员在身边”活动,组织*员带领车间员工围绕节能降耗、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提出合理化建议20条,带头组建“*员攻坚队”“技术攻关组”,落实完成疫情防控、皮带机头轮改造、辅材进料斗改造等7项攻坚项目,为企业节省生产经营成本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产、销、效计划任务。
  公司不断健全“双亮双带双联”制度,推动企业*组织与车间、车间*员与员工联系常态化,及时排忧解难。通过开展“*员亮身份、亮承诺”活动,确保重要岗位有*员、困难面前有*员、突击攻关有*员,年初7项承诺事项在年底全部完成,不断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且持梦笔书奇景,百舸争流竞扬帆。张家港海螺水泥总经理、*总支书记吴维国表示,接下来,企业将持续发挥*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建与生产经营、企业文化不断融合,进一步丰富一线*建阵地内涵,聚集发展活力,让红色基因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动力。来源丨张家港市委宣传部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华网江苏丨张家港海螺ldquo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