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家港陈世海征战四方的扶贫老兵央广
TUhjnbcbe - 2022/9/8 8:41:00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927366.html

央广网南京10月17日消息(通讯员钱海燕赵中华记者姚东明景明)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让我们走近在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的干部群众,感受他们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战斗姿态”。今天我们采访的是现年54岁的张家港市*协副主席、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组组长陈世海。

陈世海(左一)走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贫困户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而我能够两次投身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从江苏省内的南北挂钩合作,到全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特别是亲自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最后的收官战,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谈起自己的两次扶贫经历,现年54岁的张家港市*协副主席、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组组长陈世海难掩脸上的自豪和激动。年9月,他被评为“江苏好人”。

跨越大江南北,首次出征战功赫赫

年4月,陈世海受命作为苏州市首批援宿干部,到张家港市对口帮扶的苏北欠发达地区宿迁市宿豫区挂任区委副书记,从此开始了三年零一个月的第一段扶贫历程。

三年多来,在两地*委、*府的正确领导下,陈世海在实现宿豫发展新跨越的实践中锐意进取,创新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张家港市企业累计在宿豫区建办项目82个,投资总额32亿元;宿豫区全部16个乡镇和张家港市8个镇建立结对挂钩关系,14个村、2家企业对宿豫区16个经济薄弱村进行结对帮扶,帮助建设标准型厂房1.5万多平方米,引进项目11个,吸纳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南北平安创建合作经验在江苏省推广……年,陈世海被评为江苏省南北挂钩合作先进个人,被宿迁市委、市*府评为-年度南北共建园区先进个人;年被宿迁市*府记二等功,并授予“宿迁市荣誉市民”称号。

三年多的时间,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然而,看着宿豫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陈世海更加坚定了扶贫的信念。正是这段扶贫经历,不经意间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转战祖国东西,“扶贫老兵”重回战场

年3月,江苏省张家港市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组织上征求陈世海意见,是否愿意再次出战,他毫不犹豫欣然同意。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员,组织需要,义不容辞!何况我还有南北挂钩合作的扶贫经历。”年10月,51岁的陈世海作为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首批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再次踏上扶贫征途,挂任当地县委常委、副县长,开启了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铜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四年挂职扶贫岁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办公室看材料、要数据,永远掌握不了真实情况。”只要一有空,陈世海就随身带个小本子下乡镇走村寨实地调研,边看边听,边问边记。到沿河挂职后的两个月内,他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街道)和50个深度贫困村。今年3月24日开始,他连续5天行程多公里山路,走遍沿河22个乡镇(街道),现场调研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实施情况;“五一”假期又连续4天行程公里山路,途经黔渝2省市5县,走遍沿河22个未出列贫困村。

经过深思熟虑,陈世海决定从未出列贫困村入手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机制。他将从事江苏南北挂钩合作工作的成功经验与贵州沿河实际相结合,在全国率先成功探索创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三个全覆盖”结对帮扶新模式,即张家港与沿河两地扶贫协作结对帮扶机制“五位一体(市县、乡镇、园区、村村、村企五个层面)”全覆盖,结对帮扶领域(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产业等)全覆盖,结对帮扶要素(人才、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等)全覆盖,构建起立体式的全域结对帮扶新机制。通过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年助力沿河减少贫困人口户人,出列贫困村个(其中深度贫困村40个),贫困发生率从年底的13.13%下降到3.3%。

“上次扶贫三年,相当于读了个专科。这次是两轮共四年,我再读个本科,争取做个优秀毕业生。”陈世海风趣地说,言语中透露出自信。

聚焦精准扶贫,勇当扶贫协作“先行者”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帮扶资金一定要帮在点上、扶在根上,要通过项目实施带动脱贫增收。”对口帮扶以来,陈世海全力推进帮扶资金聚焦,累计争取张家港市级以上江苏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财*对口帮扶资金3.65亿元支持沿河,覆盖贫困人口14.9万人次,县域对口帮扶财*资金总量居贵州省第一、全国前列。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住房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项目个。

陈世海(左三)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贫困村了解情况

“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口袋鼓了是一时的,脑袋‘富’了才是长远的。”怀着这样的理念,陈世海积极推动双向挂职、定向派驻、*建联盟、支部共建等工作,率先实施县域东西部扶贫协作“长江水·乌江情”*建引领促脱贫、文明共建助脱贫两大工程,持续强化两地**干部、专技人才交流培养,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奋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两地互动交流力度和频次在全国县域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在他的推动下,张家港62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沿河88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由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牵头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组团式帮扶”,在全国县域教育系统率先实现各个乡镇、各类学校、各个学段“三个全覆盖”结对帮扶;张家港11家医疗卫生单位与沿河24家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帮扶,由医院牵头对沿河医院实施“组团式”帮扶,在全国县域医卫医院、医院、公共卫生单位“三个全覆盖”结对帮扶。

此外,在沿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赠建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中心1家,助力沿河在全国县域率先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体系,在贵州省内率先构建县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志愿沿河”网成为全国西部地区首个县级志愿服务网。张沿两地共同打造“洲州茶”“幸福李”等扶贫协作共创品牌,依托洲州茶公司,全力推动“沿货出山”,消费扶贫累计万元,带动贫困人口人次。

面对这些成绩,陈世海并没有沾沾自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陈世海带领张家港市对口帮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组一班人,继续坚持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张沿两地不断深化全方位精准扶贫协作,向沿河深度贫困最后堡垒合力发起总攻,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家港陈世海征战四方的扶贫老兵央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