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出炉
将数字流量变成乡村发展增量
中国江苏网讯村里的消防报警器、水位监测器等设备产生的数据,实时接入“安全感知一张图”;无需走进蔬菜大棚,利用手机便可进行灌溉、通风、遮阳等操作;5G网络覆盖太湖,在湖心小岛的村民、游客也能获得高清直播、5G+VR等娱乐体验……不久前,省通信管理局、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公布“年江苏省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
建设数字乡村,是信息通信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数字乡村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乡村振兴安上“数字翅膀”,有哪些问题亟待重视?
“信息高速公路”支撑多种应用场景
10个典型案例涉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信息技术应用、乡村数字生态保护、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方向。
我省5G网络已经实现乡级行*区全覆盖,农村地区实现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这些基础设施,是在乡村铺就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提供可能。
张家港经开区的智慧农业平台包括智慧蔬菜、智慧农场、智慧渔场、智慧牧场等6个场景。以智慧蔬菜生产场景为例,在亩的善港蔬菜基地,有9个连栋大棚和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大棚中配备多类传感器、高清摄像头、风机和控制器等现代化设施。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动态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参数,通过视频监控随时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对异常情况发出预警;通过参数设置精准控制施肥,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到70%;通过手机远程进行灌溉、通风、遮阳等操作,节省人力投入。
农业生产因“腾云驾物”而升级,乡村治理也告别“走街串巷”,拥有了智慧大脑。海安市曲塘镇刘圩村建设村域治理指挥平台,集成智慧*建、网格管理、民生诉求、平安乡村等功能。刘圩村*委书记卢星明说,村里有家企业,常住人口1万多人。村民可以扫“刘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