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江苏张家港乐余的他,这件事坚持了43年
TUhjnbcbe - 2023/1/17 20:39:00
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m.39.net/pf/a_4785549.html

家住乐余镇的尤金明今年70岁,经营了一家江南照相馆。

40多年来,他用镜头定格过往,用光影记录逝去的光阴。

/

接触摄影,是在27岁那一年。

当时,尤金明是生产队里的一名会计。一天,生产队里来了一名流动拍照的小伙,肩上背着一台海鸥牌相机,逢人便吆喝。

从未见过相机的尤金明也跑去看热闹,妇女带着孩子排队“尝鲜”。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一张张照片就拍好了。从那时开始,尤金明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朋友的介绍下,尤金明结识了摄影师倪师傅。

光线、光圈、快门、抓拍、冲印、曝光……

倪师傅给他讲了一套摄影理论知识,最后总结了一句:“拍照太难啦!要拍好人物更难!”

听了倪师傅的话,尤金明心里直打鼓,觉得学摄影似乎比登天还难。在倪师傅的带领下,尤金明第一次走进暗房。

漆黑的房间里挂着红色的灯,一张张底片悬于灯下,神秘的暗房令尤金明莫名的兴奋。

回家后,尤金明一心想买台相机练手。当时,尤金明一年的工资才二三百块钱,一台海鸥牌相机相当于他大半年的工资,属“奢侈品”。妻子郭惠南看出了他的心思,非但没有反对,还表示支持。

于是,尤金明到上海找到了海鸥牌相机门市部,排了好长的队,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

由于家中只有两间平房,实在腾不出地儿建暗房,他把衣橱和墙壁之间的狭小空间当作暗房,天一黑就跑进暗房冲洗胶卷。显影、定影、冲洗、晾干……从拍摄到洗出照片得经历道道工序,通常得花上4个多小时。

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尤金明总是报以最大的热情。他不断摸索,渐渐掌握了拍摄要领,正式跨入摄影之门。

待摄影技术日趋成熟,尤金明便利用工作之余,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出门揽生意。当时,拍摄一张相片6毛钱,顾客满意后再付款。每次出门,尤金明总能赚些钱贴补家用,最重要的是,可以以此检验自己的摄影水平。

“副业”风生水起,尤金明不得不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要么继续做会计,要么选择拍照。

最终尤金明选择了后者。

流动拍照得看天吃饭,阴雨天气是没法开张的。天气晴好时,尤金明带上干粮,骑着自行车到处跑,直到太阳西斜才收工回家。

这样的生活自然没有当会计安稳,收入也不稳定,但在尤金明眼里,摄影是兴趣所在,他无悔于当初的选择。

年,尤金明取得了个体经营税务登记证,尽管经营地址一栏写着“沙洲县流动”五个字,但总算是有了合法身份。

当时,其他乡镇陆续出现了照相馆,天安门、颐和园、草地、雪山......漂亮的布景成了照相馆招揽生意的“法宝”。尤金明灵机一动,请画师制作了蓝天白云、汪洋大海的布景,把它们装在绑于自行车后的两轮拖车上。

有了这两块靓丽的布景,尤金明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他人的目光,生意也越来越好。

2年后,他如愿取得了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兆丰街上开了家江南照相馆。尽管只是一间小小的门店,却成了他的幸福小天地。

从黑白胶片相机到彩色胶片相机,再到后来的彩色数码相机,尤金明一直行走在学习摄影的路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尤金明取得了江苏省特级摄影师证,顺利加入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摄影对他来说是爱好,更是自己的事业。

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天地,他把江南照相馆交给妻子打理,在市区步行街开了家影楼,主营婚纱摄影。

作为全国县级市第一条步行街,张家港步行街闻名遐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尤金明在步行街上为游客拍照留念,为新人拍摄婚纱照,用镜头记录下步行街的繁华与浪漫。

时间的流逝,总是悄无声息,尤金明用光影留住岁月的痕迹,这也是摄影令他着迷的地方。

10多年前,尤金明回到兆丰。这里是他摄影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他把江南照相馆开在了家里,熟悉的老客户寻着招牌找上门。前几天,店里来了一对90多岁的老夫妻,进门就问:“尤师傅,你还认识我吗?”这样的开场,尤金明听来特别开心。

常有人找尤金明修复旧照,一张张老照片在他手里重焕光彩。正因为时光无法倒流,老照片才显得愈发珍贵,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老照片“起死回生”,重现过去。

一张张照片,记载着一个个故事,

也饱含了一份份情感。

八旬夫妇“金婚照”、

四代同堂全家福、

老人百岁生日照……

尤金明用镜头语言描述人间百味,

在光与影之间,品读着光阴里的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张家港乐余的他,这件事坚持了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