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年轻小而美的优质城商行,苏州银行安全
TUhjnbcbe - 2023/1/29 14:40:00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盛证券马婷婷陈功)

一、资产质量优异、可靠,带来较强的“安全边际”。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苏州银行是目前资产质量最优异、可靠的上市银行之一,且我们预计其有望继续这一表现,主要基于:

1)苏州本地土壤佳,资产质量基础较好;

2)异地不良消化干净,当前基本没有历史包袱;

3)过去几年经营非常稳健,不良、逾期生成率均已连续2年基本为0%;

4)拨备厚度都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

5)业务结构多元,地产敞口较小,潜在风险有限;在资产质量稳居同业前列的情况下,苏州银行当前22PB、23PB分别为0.71x、0.65x,不论是资产质量还是当前的估值水平,均有较强的“安全边际”。

从资产质量各项指标来看,苏州银行明显优于同业。

1)不良率、逾期率均处较低水平,不良生成率同业最低。截止H苏州银行不良率为0.90%,逾期率为0.73%,仅次于杭州(0.67%)。Q1-Q3不良生成率为-0.20%,上市城商行中最低,且已连续两年不良生成率基本为0%。

2)拨备垫充足,拨备覆盖率超%,拨贷比同业最高。Q3苏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5%,仅次于杭州、宁波。22Q3拨贷比4.69%,上市银行最高。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苏州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定较优的资产质量。主要基于:

1)苏州银行61%的贷款集中在苏州本地,区域经济发达,且经济结构较优,新旧动能转换走在全国前列,、、年全市不良率分别仅0.65%、0.52%、0.46%,显著低于年末全省、全国平均的1.73%、0.70%。

苏州市经济发达,“最强地级市”。年末常住人口超过万,是全省唯一一个超过万常住人口的城市,且过去3年人口平均增速高达6.22%,人口红利不断,GDP达到2.27万亿元,全国各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

产业结构均衡,强工业+出口为经济基础,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成功。

年苏州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0.8:47.9:51.3,其中年工业占比42.21%,远高于全省整体(37%)、全国平均(31%)(最新可得数据)。

拥有全球第七,内河港排名第一的苏州港,年全市出口/GDP比例高达65%。产品结构上,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高达80%、50%(注:两者有交叉)。

工业体系完备,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个工业中类、个工业小类、16万家工业企业。-年,苏州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复合增速超过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3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和深圳,近年来稳居全国前三。其中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占比分别为53%、54%,并形成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合计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新经济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年6月末,苏州市上市公司企业数量家,在全国30个一二线城市中排名第5。全市杠杆水平较低,债务压力较小。

地方*府财*实力强,债务负担较小。年,公共财*收入超过2亿元,较第2名的南京市仍高出多亿,财*赤字率((公共财*支出-公共财*收入)/GDP)为0.32%,全省最低,财*自给率(公共财*收入/支出)超过95%,均为全省最优。测算债务负担率仅16.2%,为全省最低水平,在30个全国一二线城市中排名第29。

总杠杆率水平较低,苏州全市总贷款规模4.08万亿(年7月末增至4.48万亿),测算杠杆率(贷款/GDP)的比重仅.6%,在30个全国一二线城市中排名第26位,在考虑到债务负担率只有16.2%,全市各主体债务水平均较低,偿债压力较小的同时,未来也有较大的扩张空间。

2)异地不良消化干净,当前已基本没有历史包袱。

年转型城商行后,苏州银行经历了一轮“跑马圈地”的时期,异地机构中,苏北地区的常州、宿迁、淮安等分行扩张较快,积聚了一定的风险。

-年风险逐步暴露,-为消化期(不良率仍在提升,但逾期率、不良生成率等已开始下降),年以后全面、快速改善。

拆分来看,本次风险暴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分行业看,受上一轮江浙企业互保、风险暴露的冲击,其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个人经营贷款合计贡献了新增不良的近80%。

其制造业不良率,从年不足0.9%快速提升至年超过4.44%,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从年的1.87%持续提升至年突破3.6%,这两大行业-年分别新增不良9.9亿、2.2亿,占全行新增不良(18.5亿)的65%。

此外这期间,个人贷款不良额增加了2.5亿,占全行新增不良的14%(年末经营贷占个贷的比重约80%,预计此时的新增不良也主要来自个人经营贷);

B、分地区看,异地分支行贡献了新增不良的近60%。苏州地区的不良率较为稳定(除了年短暂升至1.77%外),其余时间大多保持在1.5%以下的较低水平。

而异地分支行的不良率从年的0.63%持续上升至年的2.47%。

年末异地分支行贷款占比仅16.5%,但是-年的新增不良贷款近11亿,占期间新增不良总额近60%。其中又主要是宿迁、常州不良上升较快,这两大分行期间合计新增不良5.7亿。

在过去几年加大核销及处置力度的情况下,上一轮风险集中暴露领域的不良率已明显下降,我们预计苏州上一轮积累的风险已基本出清:

A、由于上一轮风险暴露时,贷款期限大多较短,如年末苏州银行的贷款中5年期以上的贷款总额仅52亿,占当时总贷款仅7.4%,大多数贷款早已到期(1年期以内的贷款占比达79%)。

B、年以来,苏州银行合计核销及处置不良贷款接近70亿,是年6月末不良余额(21.5亿)的3倍多。

此外,上一轮风险暴露中不少为抵质押类的贷款(年末占比超过40%),这部分贷款随着过去几年的诉讼进程不断推进,这几年开始转化为现金清收(年、年、H分别收回已核销贷款1.3亿、2.1亿、1.1亿)。

C、分区域来看,年-H异地不良率从年2.47%降至仅1.05%;分行业来看,年以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不良率分别从4.57%、3.93%降至H的1.57%、0.80%,且近2年两大行业合计不良额持续净减少,稳步“双降”。

3)过去几年经营非常稳健,不良、逾期生成率均已连续2年基本为0%。年以来苏州银行主要投向零售、基建类,且异地扩张节奏较为稳健,风险相对较低。

分行业来看:-年间苏州银行新增亿贷款中,制造业、基建类、批发零售业、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占到了23.4%、13.5%、12.1%、10.5%,而-H间,苏州银行新增1亿贷款则主要投向了基建类行业(23%,预计主要是苏州本地资质较好的项目)、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的19.5%)、个人经营贷(18.4%)、个人消费贷(8.0%),其中个人经营贷以抵押类贷款为主,消费贷主要面向具有详细社保、公积金等数据的优质客户发放。

苏州市居民较为富裕,财*实力强,零售+基建类为主的贷款投向较为安全。从H信贷结构来看,苏州银行整体呈现“1/3零售+2/3对公”较为多元、均衡的结构。

对公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占总贷款比重17.7%,上市银行最高,主要是苏州本地优质的制造业企业),基建类、房地产贷款占比仅20.5%、3.9%,低于城商行平均的27.1%、6.3%。且苏州银行这几年客户结构越来越分散,其前十大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比重从年末的22%持续下降至当前仅13%左右,明显低于上市城商行平均21%左右的水平。

分区域来看:-年仅2年间苏州银行异地分支行贷款占比即从16.5%提升至29.5%,但年以来,苏州银行主动放缓资产扩张速度(年均资产增速仅10%左右),至H异地分支行贷款占比也只提升了9pc左右,主要还在深耕苏州本地。

分贷款类别来看:-年,苏州银行抵质押类贷款占比从43.7%提升至最高54.2%,信用类贷款占比则整体保持在10%左右的较低水平,上一轮出险较多的保证类贷款占比从最高50%以上大幅压降至H仅33.4%。

在过去几年非常稳健的经营下,苏州银行在至今连续近2年的时间中,不良生成率、逾期生成率均基本为0%,稳居行业前列。

4)过去几年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信贷、非信贷资产的拨备厚度都较高,未来抗风险能力较强。

从贷款角度看,过去3年苏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从%左右迅速提升至22Q3的%,在上市城商行中仅次于杭州银行(%)。

从非信贷资产的角度来看,苏州银行在-年扩张过程中,非标资产扩张速度较快,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约21%。但过去几年持续压降,到22H的非标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中底层资产为信托、资管、理财、类信贷(或票据)、未明确归类的权益类投资、ABS的部分)已下降至亿,占总资产比重仅10.5%。与此同时,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共计35亿,预计已较好地覆盖了潜在的信用风险。

从表外理财的情况来看,年末苏州银行亿的自营表外理财已基本全部完成净值化转型。

总的来说,苏州银行资产质量非常可靠、优异,这为其未来高质量发展带来可靠的“安全边际”同时,考虑到其目前估值22PB、23PB分别为0.71x、0.65x,在营收、利润增速都高于上市城商行、资产质量城商行排名前列的情况下,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22PB为0.62x)差距仅15%,当前估值也非常具有“安全边际”。

二、*策支持+业务快速扩张,未来向上空间大

苏州银行具有非常优质的资产质量,不良生成低,安全边际“厚”的同时,我们预计其业务、业绩、估值未来均有向上的空间,这主要体现在:

1)*策支持:金融十四五规划+“大苏州一体化”,苏州银行充分受益;

2)业务发展:规模高增长+适度信用下沉支撑息差+业务牌照加速获取利好中收;

3)业绩:有望继续改善趋势。

2.1*策支持:金融十四五规划+“大苏州一体化”

2.1.1金融十四五规划对于苏州银行:规模翻番+牌照加速获批等一系列*策支持

苏州金融委在《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苏州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和规模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对比我国大中城市仍处于较低水平,排名在十名开外,与苏州经济总量全国第六、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的发展能级不匹配”,金融委主要聚焦了3大“差距”,并提出了对应未来5年“推动苏州金融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1)金融业整体规模总实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从金融总产值来看,年苏州市金融业增加值仅.9亿元,占GDP的比重仅8.7%,明显低于其他大中型城市(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成都均在10%以上)。根据十四五规划,到年末苏州市将力争金融业占GDP的比重提升至10%以上,按其6%的实际GDP增长目标(假设2.5%的GDP平减指数),预计-年的4年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2.3%左右。

从存贷款规模来看,过去3年苏州市金融机构贷款复合增速为14.2%左右,低于全省(15.3%)的增速水平,存款增速10.9%,与全省基本相当。年贷款余额为4.1万亿元,占GDP比例(即杠杆率水平)为%,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城市(北上广深,以及南京均在%以上)。

根据十四五规划,到年末苏州市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将分别突破6万亿、5.6万亿,对应年均复合增速在9.56%、8.23%左右(从历史上看,一般存贷款实际增速会高于规划的目标增速)。

2)本地法人机构规模偏小,未来要提高本地金融机构实力。

苏州法人金融机构规模相对偏小,行业内综合排名基本在全国20名开外,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人金融机构,缺少公募基金、财产险等持牌金融机构。

根据十四五规划:

未来五年要实现主要市级法人机构实现资产倍增。苏州银行作为全市最大的法人城商行,据此测算,未来每年资产增速在15%左右。

基本实现分支机构全面升格为一级机构,构建起种类齐全、实力强大、功能突出、管理科学的现代法人金融机构体系。

鼓励法人机构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资源,加快跨区域经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实现做大做强,支持本地法人机构在长三角跨省开拓业务。苏州银行作为本地唯一的法人城商行,或有一定空间。

填补金融牌照业务空白。力争填补公募基金、财产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公开募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等金融牌照空白。

鼓励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子公司、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信托资产管理子公司、证券公司投行子公司等持牌专业子公司。

近2年,苏州银行获批基金托管牌照、公募基金牌照也有望落地,明显加速。未来其理财子公司、国际业务、金融市场、投行业务还有大量申请获批的空间。

3)适应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亟待完善。

十四五规划指出,苏州在适应金融业发展的产业*策、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中心品牌等方面相比国内金融先进城市还存在明显差距,并提出了不少针对性的措施。

其中最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年轻小而美的优质城商行,苏州银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