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我怀着对*的赤胆忠心,顶住压力、敢于出手,冒着巨大的风险,响亮喊出‘三超一争’,也把自已推向了风口浪尖。”“张家港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时代精神,概况起来就是‘样样工作争第一’!”“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要拿出雄心壮志,吃透精神大胆干、勇于担当全力干、争先突破创新干。”……
2月14日下午2点,已经86岁高龄的张家港市委原书记秦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豪情满怀,讲到激动处,老人还会像当年一样,攥起拳头、振臂高呼,一下子把人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敢于争先的张家港是令人瞩目的标杆,而带领张家港取得辉煌成就的秦振华,更是因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评为“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他始终把服务和推动改革发展作为毕生追求,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
勇当“实践者”,缔造一段发展奇迹
秦振华常讲,在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他幸运地经历了“两次拼搏机遇”:第一次是年出任杨舍镇*委书记,恰逢*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他一拼就是14年,把一个落后的乡镇搏成了苏州市乡镇“八颗星”典型中的第一块牌子;第二次是年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恰逢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这一年,56岁的秦振华被苏州市委破格任命。
在上任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上,秦振华就喊响两句话:一句话是“三超一争”,“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样样工作争第一”;另一句话是“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会后有老同志找上门,劝他说:“你已经干得很好了,把‘超’字改为‘学赶’,不要将来被动,骑在马上下不来。”秦振华这样回答:“谢谢你们关心,我吃准了的事,不回头,不会改变了。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含义,有了争第一的思想,没有条件就能创造条件争第一,即使争不到第一,我们争个第二第三也是好么。”
立下“*令状”后,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到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委考核统计的数据表明,张家港在经济总量、税收入库、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方面均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在全国取得了28个第一,一下子实现了“三超一争”的目标。
“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时间真是不够用。”回忆起当年与秦振华共事的经历,原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永丰印象深刻。他清晰地记得:在得知中央要在江苏建保税区后,秦振华认定机遇来了,要马上抓牢。最终,3个月时间动迁户居民,半年实现区内“五通一平”,张家港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内河型国家级保税区,及大地推动了发展。
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张家港速度”“张家港经验”“张家港精神”享誉全国。张家港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崛起,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提出‘三超一争’,不是我异想天开,也不是我信口开河,而是吃准了中央精神,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回忆那段经历,秦振华笃定地说。
争做“推动者”,厚植改革基因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文荣至今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时不时拜访秦振华,与他探讨国家大*方针和企业发展思路。“张家港精神诞生至今,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也融进了企业发展。”
对于张家港而言,由秦振华塑造的张家港精神,始终是这座城市的城市之*、力量之源。时至今日,秦振华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思路和举措,对张家港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有着深刻的启迪和重要的影响,引领着这座城市稳步向前。
“坚持两手抓,必须第一把手亲自抓;两手都要硬,必须第一把手过得硬。只有一把手过得硬,一把手抓两手,才能有效克服‘两张皮’的现象和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秦振华这段独到的见解,至今仍是张家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上世纪90年代初,秦振华以解决“脏乱差”问题为重点,在卫生创建和环境整治中,着力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当时的张家港,“全市总动员、全民齐上阵”,动员全市上下80多万老百姓,上街捡垃圾、扫马路。所以,年创成首批国家卫生城市,也被形象地称为“80万把笤帚‘扫’出来的”。
如今,时代变迁,张家港“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创建理念始终没有变,“*府来主导、市民唱主角”的创建格局始终没有变,“团结拼搏加油干、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创建氛围始终没有变。现在的张家港是全国唯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中央文明委创建表彰奖项“大满贯”的县级市。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共产*的干部就是要铁心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说共产*好。”“有污染的项目,就是出金子也不要。”……秦振华当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推动了张家港各项事业大放异彩,也内化为这座城市锐意改革实现更高更强的精神追求。张家港综合实力连续2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多项。年,张家港地区生产总值超亿元、稳居全国百强县前三甲、保持苏州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等次。
“杨舍镇是张家港精神的发源地。我们始终以这种自豪感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在践行张家港精神的征途上保持高歌猛进。”张家港市委常委、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杨舍镇*委书记邵*民说,在张家港精神的引领激励下,杨舍镇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跃居全国的千强镇第2位。
化身“宣传员”,为改革精神鼓与呼
在秦振华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的书籍、报刊和资料。随手翻开一份资料,偌大的一号黑体字记录着重要的新闻内容,每一页上满是红笔圈画、黑笔批注的痕迹。退休之后,秦振华依旧坚持每天浏览报纸,重点文章还请人打印出来,以方便反复研读学习,只为能把“上面的精神吃透,把下面的脉搏搭准”,从而把张家港精神传颂好。
62岁前,主要是创造张家港精神;62岁后,主要在宣讲张家港精神。在退下来的20多年里,秦振华以宣传“张家港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协作为己任,应邀赴全国各地作报告场,每次都是分文不取。
每到一个地方,秦振华从不游山玩水,也不吃喝休闲,而是先收集地方发展资料,仔细研读、认真分析后,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当地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境况,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撰写出一份详实的演讲报告,力求提出最中肯实用的建议。
除了作报告,秦振华还组织张家港的企业家去各地投资兴业。这些年,秦振华牵线搭桥,联系企业家在苏北宿迁、淮安、盐城等地投资创办了29个工业项目,总投入70.67亿元,为西部地区新疆、重庆、云南引进了3个大项目,总投入资金70多亿元。
几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宣传改革精神、推动一方发展”的道路上,秦振华始终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他一直说,“共产*员不存在退不退,只要*和人民有需要,我一定冲在最前面!我会始终坚持做改革的实干者,为*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李仲勋宗志鹏徐瑞雅/文
视频刘梓钊王晨旭